說到殺父之仇的典故,其實還有延伸,隻是也屬於道聽途說,未入史冊。
相傳元朝統治期間,老人一到六十歲就要進磚打墓中等死。
但有一漢人縣尉,極為孝順。
他父親到了六十歲的時候,不得不進入磚打墓中等死。
但在建造中,他悄悄的留了窟窿,每日就從這個窟窿中送飯進去。
後來這個縣城出了一件怪事,糧倉內的糧食都被吃光了,就連去查糧倉的衙役都隻剩下骨頭渣。
現在誰也不敢靠近糧倉,前幾天試著往裏麵趕了兩頭牛,今早上去看,也隻剩下骨頭架了。
可肯定是出了吃人的東西了,縣令下了命令,讓縣尉盡快解決,要不然就撤職。
縣尉貼了黃榜出去,誰要是能接的了黃榜,重重有賞。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黃榜貼出去沒多久,就有很多鄉裏勇猛壯士,揭了黃榜,去糧倉大戰怪物。
可結果這些人全都是一去不回,要不就隻剩下骨頭碴子。
縣令跳腳罵人,說要砍了縣尉的腦袋。
縣令是蒙古人,漢人縣尉惹不起啊。
可是他哪有什麼本領去滅這吃人的怪物,一連幾天都是愁眉苦臉。
也因此,他有一天甚至忘記了去給老爹送飯。
當他急匆匆送飯去之後,他老爹就看出他有心事,就連續追問了好幾次。
本來縣尉心想,黃榜都解決不了,你都這麼大歲數了,怎麼會有辦法?
但父親既然問了,他也孝順,就原原本本的都回答了。
聽完這事後,誰知道老人竟然真有辦法。
他從送飯的小洞裏,推出來一隻黃花色的小狸貓,這是他兒子怕老人一個人憋悶,送來陪他的。
因為營養不良,顯得很瘦小,焉了吧唧的。
老人讓兒子明天拿著這個小貓,進了糧倉之後,往糧倉內一扔,這件事就解決了。
縣尉心想,這不是開玩笑嗎?那麼多人都解決不了的怪物,這隻小貓就管用?
但是他孝順啊!
再加上縣令一個勁的催,他無奈之下,把小黃狸貓揣在袖子裏,然後一路到了糧倉。
糧倉的門黑漆漆的,裏麵什麼都看不見,縣尉是硬著頭皮,一步步挪到了裏麵。
他聽到吱吱一聲之後,抬頭一看,我了個天啊。
一隻如同牛大的碩鼠,長著血盆大口,露著灰黃色長長的獠牙,正對著他齜牙咧嘴呢。
原來這老鼠在糧倉日久,吃的肥了,竟然成了精。
後來又吃了人肉,漸漸的越來越大,到最後眼睛都紅了,誰也克製不住。
那些人哪是他的對手,全被他禍害死了。
這縣尉嚇得差點癱了,幸虧他還記得他爹說的話。
之所以還能記住他爹的話,因為他孝順啊!
於是他把袖子一抖,小黃狸貓噌的就跳了出去,一改那蔫了吧唧的樣子,全身毛都炸了起來。
喵喵……
那小黃狸貓朝著碩鼠一聲聲的叫,剛開始那碩鼠還有點氣候,但很快就開始害怕了。
這是天敵,自然界的法則,一物降一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