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2015年7月發布的第3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6。68億,互聯網普及率為48。8%,其中,農村網民規模達1。86億,與2014年底相比增加800萬。
由於移動端即時、便捷的特性更好的契合了網民的商務類消費需求,伴隨著手機網民的快速增長,移動商務類應用成為拉動網絡經濟增長的新引擎。2015年上半年,手機支付、手機網購、手機旅行預訂用戶規模分別達到2。76億、2。70億和1。68億,半年度增長率分別為26。9%、14。5%和25。0%。
寧家俊分析,傳統產業目前存在產能過剩、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需要通過互聯網加快形成以消費者和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產業和產品結構,使互聯網產業和傳統產業達到線上線下相互促進的效果。
在不久的將來,互聯網產業將由消費領域向生產領域拓展,加速提升產業發展水平,增強各行業創新能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新優勢和新動能。
2015年7月,國務院發布的《關於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稱,“計劃到2018年,互聯網在促進製造業、農業、能源、環保等產業轉型升級方麵取得積極成效,勞動生產率進一步提高。基於互聯網的新興業態不斷湧現,電子商務、互聯網金融快速發展,對經濟提質增效的促進作用更加凸顯。”
技術、人才是實施網絡強國戰略關鍵
《意見》同時指出,我國存在傳統企業運用互聯網的意識和能力不足、互聯網企業對傳統產業理解不夠深入、新業態發展麵臨體製機製障礙、跨界融合型人才嚴重匱乏等問題,亟待加以解決。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陳鳳英告訴澎湃新聞,“‘十三五’時期,中國經濟目標增長調整為中高速,世界經濟複蘇緩慢的大背景下,互聯網產業有望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下一個突破點。”
在******看來,技術和人才是互聯網產業突破性發展、建設網絡強國的關鍵。
******主持召開中央網絡安全和信息化領導小組第一次會議時曾強調,“建設網絡強國,要有自己的技術,有過硬的技術;要有豐富全麵的信息服務,繁榮發展的網絡文化;要有良好的信息基礎設施,形成實力雄厚的信息經濟。”
同時,******認為,建設網絡強國,要把人才資源彙聚起來,建設一支政治強、業務精、作風好的強大隊伍。“千軍易得,一將難求”,要培養造就世界水平的科學家、網絡科技領軍人才、卓越工程師、高水平創新團隊。
寧家俊分析,“作為一個經濟大國,我國互聯網領域的短板是由人才、技術的不足導致的,這一領域‘拿來主義’的尷尬處境未來必將隨著人才、技術的到位而改變。”
《建議》也對“十三五”期間人才、技術的突破提出了計劃。
《建議》要求,“加快建設人才強國。深入實施人才優先發展戰略,推進人才發展體製改革和政策創新,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製度優勢。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著力發現、培養、集聚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企業家人才、高技能人才隊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