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東風夜放花千樹 1(1 / 2)

月色燈山滿帝都,香車寶蓋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人賽紫姑。

-------唐李商隱《正月十五夜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天上一輪皓月,人間萬盞華燈,燈月交輝,光滿帝京。想那觀燈之人傾城而出,寶馬香車,翠蓋朱輪,大街小巷,水泄不通。此乃唐人李義山極寫其時上元節京城長安觀燈之盛。

鬥轉星移,時移世易,自唐以降,雖經數十年戰亂,元宵放燈依舊。及至宋立,上元放燈延至五日,觀燈更是盛極一時。

傳至太宗趙光義朝時,因上年趙光義禦駕親征,平定北漢,漢王歸降,宋立國二十年征戰自此中原一統,因此次年上元節更是舉國同慶,盛況空前。雖說元宵放燈自年十二初始,但開封府自冬至日便開始麵向宣德樓搭建山棚,而禦街之上亦是遊人齊至,歌舞雜耍百戲,聲聞十裏。

至初七日,宮前燈山便已張燈結彩,錦繡燦爛。山棚前另有三座彩門,盡飾彩帶。左右兩彩門更紮有龍形,外遮青帷,內密密置燈燭萬盞,蜿蜒起伏,遠望如雙龍飛走。

至年十二掌燈之日,夜幕甫降,汴梁城千家萬戶,無論皇宮王府,平民小戶,華燈齊放。城中各處人頭湧湧,四出觀燈。

至十四這日,因早有開封府曉諭全城,皇帝趙光義本人依例十四,十五,十六三夜登宣德樓賞燈,與民同樂,故天剛黃昏,宣德樓前禦街兩側已是人聲鼎沸,皆是趕來一睹皇家風範。

夜色降臨,燈火燦爛時,趙光義果然乘坐禦輦而至。因是元宵,儀仗更勝平日。宮樂開道之後,是二百對貼金燈籠,後隨大隊著紫,紅,綠官服的皇親國戚,王公大臣,再加上無數皆著錦衣的近侍與禦林軍前呼後擁,浩浩蕩蕩而來。車駕到了燈山,禦輦繞著燈山轉一圈後,趙光義便在無數百姓歡呼聲中直上宣德樓。

趙光義坐在宣德樓上正中的禦座,笑看四處燈月交輝,普天同樂之景,聽著樓下百姓山呼之聲,以及群臣的歌頌之語,思及北漢歸降後,自此中原江南一統,再無內患,自己於國家社稷之功總算不亞於皇兄太祖趙匡胤。趙光義一念至此,當真是心中快慰無比,不由舉杯飲了一口禦酒,舉目望去,正好看見隨北漢王歸宋,現封三品大將軍的楊業正與左右群臣攀談。趙光義捋須微笑心想這北漢歸降,除統一中原外,得楊家將歸宋更是意外收獲,宋軍更是如虎添翼,日後待時機成熟之時,盡遣精兵良將,北上伐遼,哼哼,踏馬關外,一舉盡收幽雲十六州,嘿嘿,待收複幽雲十六州,建不世之功,自己百年之後九泉下見到過世的皇兄,隻怕皇兄也要佩服自己的吧!想到這裏,趙光義的眼前仿佛看到收複幽雲十六州之後,史官們在史書上大書特書,供後人景仰千秋萬載…….當真是心花怒放,舉杯一飲而盡!

皇帝和大臣們在宣德樓上美美地飲酒,樓下的汴梁百姓賞燈看百戲熱火朝天!宣德樓下,禦街兩側直是水泄不通。一時人群中擠出一群少年男女,打頭的少年濃眉大眼,肩上負著一個十歲左右的女孩。少年將女孩輕輕放下,一手擦汗道:“總算擠出來了!九妹,我可掮不動你了,換八弟吧!”

小女孩嘻嘻一笑,自袖中取出錦帕,一邊為濃眉大眼少年扇風,一邊道:“七哥,不用啦!反正我已經看到皇上長什麼樣了,也看到爹爹了,咱們去那邊大相國寺玩吧,我自己走就好了!”

濃眉大眼的少年眼一亮,笑道:“九妹說的正合我意,反正皇上也看過了,咱們不如去大相國寺那兒看看有什麼好玩的物事,順便買些好吃的吃食!”

喚作九妹的小女孩尚未答話,邊上十四,五歲的少女一撇嘴道:“七哥,你就記掛著吃!我不走,我要等著看雜耍。你方才沒聽人說要在露台上演雜耍給皇上看。”

“八妹,你要看雜耍什麼時候看不得,瓦肆裏天天多得是,何必在這兒擠呢。依我說,九妹我們還是去大相國寺,那兒好吃好玩的多。”濃眉大眼的少年十分不屑地說。

八妹撅著嘴道:“七哥,誰象你見天地往瓦肆跑,我們平日連大門都不能隨意出,好容易上元節才能出來盡興看看呢。”

那九妹見兄姐各執一詞,便拉住另一個眉清目秀的少年的袖子,邊搖晃邊說:“你們別爭了,我要聽八哥的,八哥說去哪就去哪!”

那眉目清秀的少年原本在一旁但笑不語,此時便道:“依我看,便去大相國寺吧,那裏有吃有玩,也有雜耍,這裏縱有人演有禁軍攔著咱們也靠不近去。再者九妹不是想買花燈嗎,大相國寺最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