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大限將至,聞死人複活(1 / 2)

齊魯大地自古以來就是文化鼎盛之地,自七國爭霸,百家爭鳴就在這一代碰撞,直到現在,也是有名的文化之地。而在其中更是流傳了蓬萊仙山的傳說。其中,道教盛行,嶗山之上就有上清宮為道教聖地,可以說是人傑地靈,修行之所,然而,大好山嶽竟然成了世俗人類遊玩之地,不禁讓人扼守惋惜。

自朱元璋命劉伯溫斬斷九州龍脈,一時間真道少有傳聞,到了明末清初,這樣的傳聞更是絕跡,剩下的多是欺騙愚弄百姓之人,多為自己興風作浪,斂財納寶之輩,一時間再無修行之地。

距嶗山百十公裏,此處乃台煙地界,周圍群山環繞,朝有白霧彌漫,暮有霞光滿天,蒼翠匆匆,溪水流暢,鳥鳴透野,少有人煙之所。若是有道人士看到,必定認為感歎一句,好一個修行之所在。

在群山環繞之地,有一座更為矮小的小山,上麵亦是綠草繁花,雖然小山無名,但是讓人一看就覺有龍在此。正所謂山不在高,有仙則靈。此處遠離人煙,但卻是修身養性之地,其上有一個小小的道觀,隻見道觀其上書名為:天鬆。其字恢宏磅礴,為古時魏晉之古字,古樸清雅,蘊含之妙處,讓人不盡感覺到無盡之玄奧。其道觀雖小,什麼也不少,正所謂麻雀雖小,五髒俱全。而在其中,竟然有人生活在其中,卻見乃是一老一少兩個道士,讓人不禁疑惑:到現在竟然還有如此與世隔絕之地嗎?他們又是怎麼生活的?

道觀之中,靜悄悄的莊嚴肅穆,正殿正中供奉著道家三清,正是玉清元始天尊、上清靈寶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其下香火渺渺,在下一名老道雙目緊閉,麵如嬰兒,身體端坐,氣脈悠長,下首,一名小道士正跟著老道士做早課。時間轉瞬,兩人同時醒來,老道士看看小道士的神情狀態,高興地說道:“不錯,若能持久修行,必然能夠有所進展,可惜……”說罷起身,小道士也跟著他站起來。

老道士似有心事,小道士見後有些奇怪地問道:“師父可是有什麼事情?為何看起來眉頭不展。”老道看看大殿正中供奉的三清之像,略微失神,一會才道:“乾一,你可知為師這一生最希望的是什麼呢?”

“師父曾跟弟子說過,持正修身,得悟大道是師父最大的心願。”小道士乾一回答道。

“不錯,為師本來是一介武夫,生逢亂世,憑借一身武藝,倒也活了下來,但是八年抗戰,半年的內戰讓我看遍了世間之苦,便覺天下間苦難異常,不若尋仙問道,成就大道,於是尋訪名山大川尋找得道高人,然而可惜,枉費了三十年的功夫,算得上一無所獲。而後便在這個小小的道觀住下,每日持正修身,修心養性,直至十五年前下山遇到你帶你上山,現在想想,也隱居了快70年了。時間流水,不曾停息,到現在,為師已經一百有六,當得上是高壽了!”

乾一一聽,大吃一驚,急忙道:“師傅,可是……”

“不錯,為師大今日有所感應,大限已至!”老道搖搖頭說道。

“大限已至?”乾一愣愣的重複了一句,但覺整個身體都僵硬了,不知如何反應。

“大限之日,就在明天。”老道士繼續說道,但覺自家徒兒有異,低頭一看,搖搖頭說道:“癡兒,何須如此?”乾一低下頭抹掉眼淚道:“師父,你是對我開玩笑對不對?”

“人生輪回,生老病死,古來無人能躲,閻王讓人三更死,絕不留人到五更,自古如此。”老道感歎了一句,然會說道:“為師尋仙問道這麼多年,卻也不算一事無成,至少許多道家吐納之術,卻有效果,但是卻沒有為師想的那麼神異,但的確有幾分神通,如今我能夠確定自身大限,也是這些功法所致,為師修行幾十餘年,感覺以往傳說,並非虛妄,定然有其中道理,隻是我等凡夫俗子,一目障葉,無人能夠參悟得透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