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1 / 3)

第三章

跪坐在首位,冉洛誠聽著二弟冉洛信陳述邑懷六郡的雪災情況。今年北部的大雪造成罕見的雪災,靠近前燕與南國的一些城郡都不同程度地受災,災民缺衣少食,已凍死千人,更別說那些莊稼了。不得不承認,在朝政的處理上二弟的能力比他高出許多。也許他已經習慣了邊關那種無拘無束的日子,雖然總是被霍老頭罰紮馬步,但回來的這兩年,他感覺處處受縛,離開了八年的他,對滿朝大臣來說已經不再是他們心中的太子了。爲了母後,他必須收起性子,與那些人虛與委蛇,越是這樣,他越是懷念在槐屏的日子。

“洛誠,你以爲此次雪災該如何應對?”冉穆麒問下方左側首位正低頭“冥思”的太子。冉洛誠正在混遊天外,恍然沒有聽到父皇的問話,他身邊的伍羽坤偷偷碰了他一下,他這才回過神來。見衆人都在看他,他馬上收斂心思,心裏卻有些焦急,父皇剛剛說什麽了?殊不知他這副心思明顯沒在朝堂上的模樣落入了有心人的眼裏,幾位大臣甚至搖頭嘆氣。冉穆麒卻是沒什麽不悅,等著太子回答。

“太子,陛下問對此次雪災之事,太子有何良策。”伍羽坤小聲提點外孫,心中焦急不已。一聽是這個,冉洛誠急忙起身走到中央跪下。

“父皇,若說良策,兒臣慚愧。但兒臣在槐屏深居八年,對雪災之難兒臣卻是十分清楚。穀麥牛羊被凍死,百姓的房屋被大雪壓垮。百姓流離失所,饑寒交加。而相對於那些受災的百姓來說,以遊牧爲主的羌人、胡人、蠻人卻更具威脅。父皇,受災的六個城郡中,戍城緊鄰前燕和南國,那裏常有羌人、胡人、蠻人的部落出現。班黎和廖城緊鄰前燕,楚國攻占燕國後,大批蠻族湧入前燕,對我邊陲形成威脅。而前燕境內也是盜匪橫行、流民無數。如此一來,這些人一定會湧入我北淵,威脅邊陲安危。依兒臣之見,應區分對待。屬我北淵百姓者,享朝廷賑災之助;湧入北淵的前燕、南國百姓,北淵不能不管,也不能盡管;而那些零星的胡人和羌人,父皇可趁此安撫;至於蠻族……兒臣以爲應當派人與楚國協商,畢竟蠻族是他們的盟國。同時,命江南諸郡援以糧草,以解邑懷等地之急。邊陲諸將做好準備,以防災民暴亂。”

此話一出,一些大臣們目露深思,伍羽坤很是高興,就連冉穆麒都不由得點點頭。可冉洛誠卻一點都不高興,他最明白那些受災百姓的苦難。霍老頭怕是要焦頭爛額一陣子了吧。

“父皇,太子殿下所言極善。但蠻族與我北淵剛剛聯姻,此次若我北淵不管,怕是說不過去,對大皇姐的處境也會造成影響。”冉洛通道。冉洛誠低頭不語,袖子裏的雙拳握緊。正逢雪災,皇姐現在到哪了?

“洛信說得也有道理。”冉穆麒看向冉穆麟,問,“穆麟,依你之見?”

冉穆麟幷未出列,而是擡眼道:“皇兄,太子所言極是,洛信的顧慮也不是沒有道理。不如不管是何人,凡不屬北淵子民,皆不可入城,且不能踏入城外二裏之內,否則一律視爲亂民。楚國雖攻下燕國,卻還沒有完全收復燕國,如今戰事動蕩,不可不防有人借此禍亂我國。但可依太子之意,從江南調糧前往邑懷六郡,同時也從國庫中拿出一部分的糧草,幷向六郡送出帳篷衣物等過冬之物。外患橫行,萬不可在這個時候出現內憂。”

“臣以爲王爺所言可行。”伍羽坤出列表示贊成。

“臣也以爲王爺所言可行。”張昭昌也馬上出列。接著,大臣們紛紛出列,表示同意。

“那由誰去江南調糧,又由誰負責押送糧草?”冉穆麒問。

“父皇,”在其他人開口前,冉洛誠道,“二弟親和,能言善語,去江南調糧最合適不過。邊陲寒冷,兒臣在那裏呆過八年,對那裏的情況也比較熟悉,兒臣願前往押送糧草。”

冉洛信的眼裏劃過光亮,卻沒有請願,隻是道:“兒臣聽從父皇安排。”

“那就如洛誠所言。洛信去江南調糧回京,爲了不耽誤救災,洛誠先行押送京城的糧草前往邑懷。”

“兒臣定不辱父皇所命。”

天已經黑了,冉穆麒仍在禦書房,晝陪著他批改奏摺。自從楚國攻占燕國之後,他就變成了勤勉的君王。他和冉穆麟都清楚,戰事已經來了,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楚國吃下了燕國,下一個很可能就是北淵。對土地貧瘠的楚國來說,豐饒的北淵就如狼嘴邊的羔羊。

“穆麟,你說楚國和蠻族打得是什麽主意?”冉穆麒問。說得是蠻族同北淵聯姻的事。

冉穆麟嘴角挑了挑:“不管打得是什麽主意,但肯定不是好主意。”

冉穆麒凝眉。

“皇兄,楚國和蠻族是什麽心思先暫且不管。當前最要緊的是災民。臣弟打算十日後去戍誠,那裏情況複雜,臣弟擔心楓兒處理不過來,等安置好災民後,我再回來。”

冉穆麟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兒子在戍城已經兩年了,怎會處理不過來,何況還有寇宣那個心思縝密的人在。不過他擔心到也不是假的,但最多的是想兒子,他已經兩年沒有見過兒子了。

冉穆麒當然清楚皇弟的心思,道:“等洛義回來你再走吧。聽他說說那邊的情況如何。你也要做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