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如海奉旨辦事,帶著眾吃喝官員,一路浩浩蕩蕩從都城北安府旅遊過來,本來隻是走走形式而已,誰料恰好遇到乾東縣老百姓投訴無門,幾十個農民帶頭到縣衙上吊,搶救不及時,死傷十七人。
當時徐如海正在乾東縣縣衙吃接風酒席,縣衙門口死傷如此多人,顏麵何存?
再沒有良心,也得裝出點來。
盛怒之下,大理寺卿徐如海下令將乾東縣主管司法的刁友珍和捕頭李泰,還有捕快杵作等一幹十七人全部下大獄,等待向朝廷彙報之後盡皆處死!
秦天明剛好趕上趟,被湊了個數字,可憐上班才一天,夜晚就被打入死牢。
無解開局又遭遇絕地死局,秦天明隻能哀歎自己穿越之苦,恨不能立刻反穿逃回。
但是著急沒有用,為了生存,他隻好靜下心來,在水牢之中連夜想出個權宜之計。
他用身上僅有的三兩銀子買通獄卒,咬破中指寫下血書一份,自告奮勇,毛遂自薦縣令高不為,對天發誓,說他可以在三個月內斷清乾東縣所有積案,昭雪死者,彰顯我大夏朝皇皇法紀,以正視聽,再死不遲。
其實,縣令高不為也倒黴,他花費不少資本買通州府,好不容易放缺個乾東縣縣令當當,可剛剛上任不到幾個月,就被欽差大臣抓個典型,也要連帶問罪。
所以,看完秦天明的自薦信,高不為眼前頓時一亮,如蒙大赦。
他於是連夜將此情況向大理寺卿彙報,大理寺卿聞聽也覺得有道理,心想即使殺了水牢中的這十七個混蛋,積案也不能自行化解,不如試一試,如果行,自己錄囚有功,少不了皇上賞賜無算,如果不行,再一刀一刀刮了他們不遲,然後把所有罪名往他們頭上一扣,也算大功一件。
裏外都是好人好事,因此,徐如海竟然鬼使神差的恩許了秦天明的義舉。
真是蒼天有眼,秦天明終於迎來一絲喘息。
第七天,秦天明和那十六個官差被放出水牢,限其三個月斷清所有積案。
第七天夜裏,高縣令和秦天明立下斷案生死狀:斷一案,活一日,一案不破,全家馬上淩遲處死!
以此類推,直到乾東縣所有積案破解,方可免死。
……
其實,秦天明還蒙在鼓裏,他哪裏知道穿越七天,他給自己挖的坑有多大。
乾東縣立縣五百年,積累的冤案不下萬起,最典型的命案大案就有七百餘件,可謂陳屍累累,白骨皚皚,陰風浩浩。
曆任縣令,來來去去如同走馬燈,官越做越大,冤案卻越積越多,而且越埋越深。
這麼多的墓案,秦天明就算是神機妙算,恐怕也難以悉數破解。
更何況他手頭沒有任何現代高科技工具,單憑一腔熱血和一個潦草的杵作箱,能完成這樣艱巨的任務嗎?
答案是一億個nonono。
但是,他現在有選擇的餘地嘛?
他沒有任何選擇的餘地,隻能迎難而上,垂死掙紮。
想到這裏,秦天明收回思緒,狠下一條心,抖擻精神,手拿屍杆,大踏步來到女屍跟前。
屏息靜氣,他剛要舉杆驗看,忽然有人在身後沉聲喊道:
“留步!”
回頭一看,喊話的正是縣令高不為。
這人難道反悔了不成?!
秦天明愣在那裏,全身顫抖。
高不為拖著長袍馬褂,下堂,慢悠悠來到秦天明麵前,意味深長地說道:
“秦天明,你可想好,這一杆下去,你們家族大小十三口,還有我們縣衙整整十七個差役,三十條人命搞不好全得搭上!你可要三思而為啊。”
還好,高不為並沒有變卦,秦天明這才放心,慘然一笑:
“高大人,您多慮了!所謂沒有金剛鑽,不攬瓷器活,我秦天明既然誇下海口,就一定能夠成功!再說,就算現在放棄,我能活嗎?”
大理寺卿徐如海被秦天明的精神感動,低頭看著他說道:
“我看這個年輕人器宇軒昂,非同常人,我信任你,就給你一次機會,你聽好啦,這次隻要你斷清楚乾東縣所有冤案,我徐某人定會向皇上親自舉薦你,不但會豁免你和你家族的賤民身份,而且讓你當上法曹,專門來為我大夏朝斷案。”
法曹是吃皇糧的,占據縣衙編製,從一介賤民升任法曹,無異於小鯉魚跳萬丈龍門,機會幾乎為零。
有了大理寺卿的擔保,秦天明心裏泛起一陣悲愴,毅然決然說道:
“請徐大人和高縣令放心,我秦天明如果在百日之內不能斷情乾東縣所有積案,甘願去死!至於能不能升任法曹,先往後放一放吧。”
“好好好!有誌氣,那還愣著幹嘛?開始吧!”
欽差大臣發話,秦天明急忙挽起袖子,說一聲得罪了!直接奔那具屍體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