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場小風波並沒有影響到溫氏賣菜,把菜都賣完後,溫氏把竹筐板凳放到小板車上,抱女兒坐上去,在後麵推著小板車,先買了豬肉豬骨頭及網油,離開菜市,到街上米鋪買白麵白米還有糯米,又去買了白糖鹽醋醬等,經過布莊門口,溫氏帶好兒進去,請小夥計幫看著小板車,挑了五種花色的普通棉布,其中白色的給全家人做裏衣裏褲,藍底白花是溫氏穿,粉色花球的是給好兒,天青底雲紋的是給阿旺,淺藍淨色是給小樹。
天氣暖和了,冬天厚重的窗簾和門簾也要換成輕薄的,溫氏又挑了白底印染青竹的薄棉布買下,那輕紗質好的價貴三四倍,溫氏不舍得買。
後天就是端午節,私塾裏放假一天,一大清早,好兒一家拉板車載蔬菜去菜市擺賣,今天除了茄子豆角南瓜還新添了空心菜,溫氏照舊帶了鐵鍋木柴等使用,當場演示炒空心菜,阿旺小樹負責看好攤上的菜,好兒依舊做解說員。
一大盤青油油的空心菜,免費讓人品嚐,清脆甜嫩爽口的口感立即贏得大眾喜歡,定價七文錢一斤的空心菜,三十斤立即被搶售一空,那蔡家嫂子得知後來晚了一步,直怨自己今天幹嗎要在家門口跟人嘮叨,用那嘮叨功夫來菜市,她肯定也買到了空心菜。
溫氏含笑道:“蔡家嫂子,今兒個是端午節,先吃粽子要緊,明兒我不出攤,後天我還賣空心菜,後天不管你來多晚,我都給你留上兩斤。”
蔡家嫂子大喜:“那太好了,溫妹子,我這先謝過你了。”
今天是節日,人情來往的,大家的飯桌上多少都會添菜,肉菜素菜都少不了,因此今天好兒家摘的菜蔬也比往天多了三分一,十隻大南瓜,八十隻茄子,五十斤豆角,其中南瓜五文錢一斤,茄子和豆角都是四文錢一斤。這一天賣菜的攤販也多了七八家,但這絲毫不影響好兒家的買賣,老熟客都來光顧,再加上免費嚐試空心菜的活動,又引來一些新顧客,好兒家的菜蔬照舊是最早賣完。
去肉攤買了五斤一刀切,稱兩斤豆芽,一家收拾東西準備撤退。好兒的目光無意掠過旁邊幾個菜販,劉貴仁和馬家福看往這邊的陰沉眼神,讓好兒心裏驀地升起疑惑和警惕心。
好兒和小樹坐在小板車上,溫氏在後麵推,阿旺走在身邊,時不時搭把手,一家子走出菜市,也不逛街,徑直往家趕,回去還要包粽子,煮粽子呢。
包粽子的竹葉是前天從山裏竹林摘的,燒水清洗過晾幹就能用。還有做餡料用的綠豆粉,是昨天拿去村中的磨坊用石磨研磨好的。溫氏洗淨豬肉,切成長條形,以鹽醬醃入味,阿旺負責淘糯米,濾去水分,加入適量鹽攪勻。
包粽子時,仨娃兒就在旁陪溫氏聊天,看她包粽子。三張竹葉互相重疊平鋪在左手掌上,淨手抓一把糯米放上,順竹葉長度攤開,食指在糯米中央輕輕一劃出窩,放入一條半肥瘦豬肉,撒上綠豆粉,將兩端兩旁的糯米輕輕往豬肉綠豆粉上撥,覆蓋。右手將竹葉往裏包卷,卷的同時,左手食指跟著往裏壓住,然後再卷另一邊,其餘指頭也跟著往裏壓住,再把竹葉兩端往裏一折,用麻線開始圈圈捆綁結實,打個活結,一個長方形、中央鼓起猶如駝背的粽子就包好了。
溫氏包粽子的速度相當快,每一隻都捆得夠結實,仨娃兒看她包了五六隻,都躍躍欲試想動手包。溫氏當然是不讓,說等明年端午節再讓他們自己包粽子。
溫氏一共包了二十八隻粽子,用那口專門燒水用的大鍋煮粽子,剛好能一次裝下。煮粽子很費柴火,費時間,阿旺負責燒火,好兒和小樹也陪著坐在灶邊,仨娃兒聊得十分歡快。
小樹忽然蹭地站起身,轉身就往外走,“差點就忘了,我該喂雞去了。一會我就回來。”來字剛落地,人已沒了蹤影。
溫氏正在菜園裏走動,看哪有野草就拔掉,有蟲子就除掉。空氣中滿是菜園的清新隱香,整齊有序的壟地,翠綠深淺不一,溫氏走完一遍菜園子,心情格外的舒暢輕快,多虧有菩薩送給女兒的神水,這些菜蔬才能長得老快,像那空心菜,才割沒三天,就又長得完滿,可以再割去賣了。如今,她們賣菜賺來的錢,除了應支日常開銷,剩餘的都存入了彙通錢莊,溫氏在心裏仔細算了算,快有兩吊錢了,臉上就忍不住溢滿笑意。
溫氏轉出菜園,先到後院去,見小樹在喂雞,便往回走,進了廚房。阿旺正在灶前燒火,額上沁了一層汗珠,臉蛋被火光烘得紅彤彤。見她進來叫了聲“娘”。
溫氏笑應著,端把小板凳在阿旺身邊坐下,抬袖幫他擦擦汗,看大鍋上冉冉冒著熱氣,問道:“阿旺,鍋燒開多久了?”
阿旺道:“才燒開沒多久。”
溫氏幫著看灶火,說道:“燒開了,把火調小點兒,也不用老坐這看。外麵涼快,你到門口坐著,火差不多就往裏添。”
“噯,我知道了。”阿旺應著,端了小板凳往門口坐,一轉頭就可以看到灶口裏的火。
“好兒呢?”溫氏不見女兒,忙問道。阿旺道:“妹妹說出大門口,一會就回來。”
“這孩子,坐不住。”溫氏笑著說了句,進堂屋把買回的布料拿出,鋪在桌子上,用尺子量好,開始裁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