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六的深夜,常樂和陳有平一身風塵仆仆回來了。
李東信夫婦住在前院,聽到拍門叫喊,李東信忙起身去開門,東信媳婦則往內院喚醒東家。
溫氏迷迷糊糊地尚未深睡,聽說常樂他們回來,忙起床穿戴,讓東信媳婦去帶常樂他們進內院花廳侯著,再去廚房燒熱水,煮宵夜。
好兒正用意念在空間裏晃悠,在溫氏看來就是小閨女在熟睡中。給好兒掖了掖被角,溫氏簡單地挽了個發髻,係上披風,輕輕走出臥房,順手帶上起居室的門,往偏廳走去。
“大妹子。”常樂和陳有平正走到內庭中,看見走廊下的溫氏,便壓著聲音喚了一聲。
溫氏聞聲側頭,笑著指指偏廳,示意進去再說。
溫氏剛點亮廳裏的台燭,付秀梅、陳六聲也匆匆過來了,他們並未熟睡,聽到動靜也趕緊過來。溫氏便讓付秀梅去廚房幫忙下兩碗蛋麵,陳六聲去生個火盆端來。
常樂二人一身寒氣,不敢坐靠太近,在下首隔位坐下。捧著付秀梅端來的熱茶,隻覺暖氣從手心一下就傳遍了全身,連心都暖了起來。
溫氏頗有些心疼道:“常樂,有平,大寒天黑的,回來也不急著一時半刻,咋不等白天再回來,萬一生病了咋是好。”
常樂道:“大妹子,我和有平出去好幾天,從堅城到海珠鎮,事情完了就往回走,既擔心火鍋城那邊,也是怕你們擔心。”
陳六聲很快就端了個火盆進來,擱在常樂和陳有平兩人之間,然後在陳有平身邊坐下。
溫氏忙問道:“你們真到了海珠鎮?那邊怎樣?”
常樂喝掉半杯茶,說起這幾天的見聞。
海珠鎮在堅城的南邊,離彭城還要遠上六十多裏。因而彭城裏做海鮮行的,百分之九十是從堅城進貨。海珠鎮其實就是個島鎮,島上的百姓以捕魚賣魚為生,他們會拿出島外售賣,或換銀錢或是拿海魚換別的物品。從他們在島上駐留兩天來看,島上的居民生活大多過得不錯,而且島民非常的淳樸單純,熱情好客。
“我們仔細打聽過了,從海珠鎮到江東縣,有水陸兩條路可走。走水路,四個時辰可到易安江東碼頭,再驅車二十來裏到江東縣。從易安江東碼頭到北封縣,大約三十六七裏遠。如果走陸路,路途要比走水路多出大約兩個時辰。”
海鮮幹貨的進貨價,他們也仔細打聽了,堅城的進貨價,明顯比海珠鎮的要貴一些。綜合以上所述,如果他們真的要在北封縣開海鮮幹貨鋪,那麼從海珠鎮進貨,走水路,是最合適的。
“小姐,你怎麼也起來了?快快進屋,別凍著了。”忽聽門外付秀梅的聲音響起,下一秒,就見好兒小小的身影出現在大家視線中,付秀梅端著香氣升騰的托盤走在後麵。
“好兒,你怎麼醒了?是不是娘剛才吵醒了你?”溫氏走下座位,把小閨女抱在懷裏,慈愛地撫著她微涼的小臉說道。
“娘,我自個醒來的。”好兒說著,看向常樂和陳有平,含笑道:“樂叔叔,有平,你們辛苦了。”
“不辛苦,這是小的該做的。”陳有平忙起身謙微地說道。
常樂笑道:“好兒,咱們的海鮮幹貨鋪,有望開張了。”
好兒抿嘴而笑:“樂叔叔,我聽到你的一部分話了。你們先吃宵夜暖暖身子,再洗個熱水澡睡一覺,明天咱們再仔細談。”
“不說還好,一說還真是餓了。”常樂嗬嗬一笑,和陳有平起身坐到飯桌前。
兩大碗香噴噴的寬片麵條,底下一隻荷包蛋,麵上幾片臘肉,湯麵浮了些許香蔥青末,再配三小碟開胃醬泡菜,聞著就令人食指大動。
陳六聲把火盆挪到飯桌邊上,看著自家的侄兒臉上的疲累,眼裏帶了幾分疼惜和欣慰。
好兒也坐到飯桌旁,跟吃宵夜的兩人說起前幾天和溫氏去北封縣選人的事。
“掌櫃賬房師傅都選好了,還有夥計也找好了,原本是要一並找兩名管事,後來蔡大伯說賣他個人情,他認識有兩個曾做過管事的,品行能力都不錯,原本都在外地做事,今年過了年想在本地找活兒,蔡大伯就想推薦給我們,娘和我都相看過了,覺得可以,就錄用了。
娘和我正愁沒得力幫手,正打算明天帶上陳叔一起去北封縣張羅呢,樂叔叔,有平,你們回來的正好,明天一起過去,盡快地讓兩家鋪子開張。”
常樂邊吃邊點頭,“鋪子買下自然是盡快開張,明天一早,我們就過去。”
因太晚了,夜晚氣溫又特別低下,常樂就沒回家住,洗過澡後,在前院客房住了一晚。第二天一早回家見過父母妻兒,便和溫氏等人坐車往北封縣去。
這次帶了小部分的菜蔬和醃豬肉過去,主要是給兩位師傅先試做試吃,其他食材到了當地再購買。
好兒沒有跟去,有溫氏、常樂在,她相信一切都會順利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