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昌府玉泉縣出產井礦鹽,這是趙長東要收服建昌府的主要原因。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除了吃飯以外,最重要的就是食鹽。
大順朝的老百姓吃的鹽,以海鹽為主,永興府和北安府本身不靠海、不產鹽,食鹽完全依靠鹽商販運過來。
鹽屬於朝廷專賣物資,一旦朝廷掐斷了鹽路,趙長東就難過了。
單靠鹽販子販運過來的私鹽,是不能滿足將近百萬人口的永興府和北安府的需求的,而且私鹽的價格是相當的感人。
玉泉縣的鹽,是井礦鹽,雖然質量不咋地,但是它也是鹽呐!
柳青雲的人馬在攻打玉泉縣城的時候就遇到了一個難題,如果繞過鹽場去攻打玉泉縣城,就把自己的後背暴露給鹽場的官兵,如果直接攻打鹽場,鹽場又是一塊硬骨頭。
玉泉鹽場作為北方唯一的一個鹽場,富得流油,有錢!
而有錢就會有人,從北安府撤走的一萬多地方官兵,都被鹽場收攏了。
建昌府的地方軍隊,有兩個營一萬多人駐守在這一帶,如今也被鹽場收攏到一起,就是為了保住鹽場。
鹽場現在有兩萬多官兵,還有一千多名鹽丁。
這就是柳青雲不敢繞過它,去攻打玉泉縣城的原因所在。
誰的後背有兩萬多官兵,虎視眈眈的盯著,誰都不能安心。
“柳將軍,這個地方不好打啊!我從山頂上看了,在咱們前麵有十二道壕溝,每道壕溝都是一丈多寬、一丈多深,從溝裏挖出來的土,在後麵堆成了三道牆,官兵就躲在那裏等著咱們進攻呐!”
柳青雲樂了,“咱們不是都希望能打一場硬仗,顯顯能耐嘛!現在硬仗來了,誰先上去顯擺一下?”
潘通站出來大聲說道:“我來!我去給兄弟們打個樣兒!”
鄧雲也站起來了,“我也去!人多可以擴大攻擊麵,能給潘將軍減輕點壓力。”
柳青雲點頭同意:“好!你們回去準備吧!明天咱們開始發起進攻!”
潘通和鄧雲回營召集自己的部將,開始商量如何進攻的事情。
第二天清晨,隨著戰鼓聲聲,兩個營近萬人,開始發起進攻。
第一隊士兵在盾牌的掩護下,扛著一丈多長的木頭樁子下到了溝裏麵。
第二隊士兵在盾牌手的掩護下,扛著木頭板子,準備在壕溝上麵鋪設通道。
鹽場的官兵開始放箭,阻撓對方在壕溝上麵鋪板子。
柳青雲這邊的弓箭手也開始放箭,壓製對方火力,你來我往的,射過來、射過去。
柳青雲的第一個戰略目標是敵人的第一道掩體,它的位置在第三道溝和第四道溝之間。
占領了這道掩體,柳青雲才能有土去填平這些壕溝,不然他連土都沒有。
鹽場的官兵在挖溝的時候,就把前麵三條溝裏麵的土都運到第一道掩體這裏來了。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柳青雲沒有土隻能望溝興歎,然後派人砍伐樹木,製成大木頭板子,架在壕溝上麵做通道。
這樣的通道過去不了多少人,不把這些壕溝填平了,這場仗就打不贏。
除了野外的遭遇戰和和正兒八經的約定野戰,其他的時候,古代的戰爭就是這樣的,打得就是持久戰,打得就是消耗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