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可以長生不老的庫索人啊,就這樣被不可逆轉的毀滅死神喪送……
恒星的大爆炸把這個文明扼殺在剛要飛越星空之前,所有的生命物質不複存在,庫索人想重生更是成為一團泡影、海市蜃樓。幸運的是,因船長科利的正確判斷,飛在最前麵的第一艘飛船因為種種機緣下並未被摧毀,但幾乎完全喪失了機動力。由於沒有額外的逃生裝置,飛船上的最後生命體也將難逃滅亡的噩運。
生命體可以被毀滅,但能夠獲得重生。問題是:能夠完成重生的實驗室因缺乏動力無法啟動。飛船上的生命體一個接一個死去,最後一個庫索生命體科利知道,沒有外來的力量再也無法脫離死地了。
恒星大爆炸後,把整個星係的大量物質拋射到星際空間中,這些物質逐漸彌漫在宇宙空間中,以氣體或塵埃的形式形成了一塊巨大的原始星雲。在原始星雲邊緣,由宇宙塵埃包裹著飛船的一小塊星雲,被鄰近飛掠而過的星係所吸引,拽離了原星雲,開始了漫無目的的太空之旅。
時光飛逝,這一小塊星雲,在萬有引力巨手的塑造下,混沌的原始星雲塵埃,緩緩地吸積、會合、糾結和躁動。經過幾萬年的旅程後,闖進了銀河係。
現在,這塊星雲飄到了距太陽係上千光年的位置。
漫無目的地飄浮的小塊星雲內。庫索人的最後一個諾亞方舟。
飛船上的最後一個生命體——科利把所有死去的生命體物質,收集在一個透明的真空匣子裏,並開啟冬眠裝置,讓自己的生命進入冬眠,等待奇跡出現。
星雲逐漸凝聚,飛船開始吸附臨近的宇宙塵埃,如果沒有“探索者1號”衛星的出現,這艘飛船在將來會被宇宙塵埃覆蓋,最終成為一個星球的內核!飛船必然不複存在。
現實就是那麼的殘酷無情,但有一點還是值得高興的,必竟有時候會出現奇跡!偶然中的必然性,必然中的偶然性,這種堅澀的理論卻在這裏體現得淋漓盡致。
直徑約1米多、體形似圓球的“探索者1號”衛星承載著它的光榮使命,遊曆了數十個小星係,與漫無目的飄浮的星雲不期而遇。
“探索者1號”衛星是在公元2050年由中華航空科技研究院製造,由中國青海“探索者”衛星發射基地發射的探索未知星域的衛星,它曾經發現了不少的外星生命,與地球失去聯係後,已失蹤了百年之久。
“探索者1號”被卷進了星雲內部,能量的異動驚醒了那個最後的生命體。大小正合適的形體、巨大的能量、特殊的計算機係統和稀有的金屬結構,使“探索者1號”成為庫索生命體重生的最佳宿主。
庫索人科利使用飛船最後的動力抓住了“探索者”1號,拖進了飛船的實驗室。庫索人的重生有三個必要條件:一、庫索生命體;二、巨大的能量;三、重生實驗室。
科利迅速地利用了衛星的巨大能量把自己溶入了“探索者1號”衛星獲得重生。“探索者1號”衛星上的能量也已經消耗了不少,如果再啟動重生實驗室的話。“探索者1號”也將永遠的留在了這裏。
“探索者1號”——哦,現在應該是科利了。但重生後的科利早就忘了自己原來是誰,其它人都死了,而他又失去了原有的記憶。原先“探索者1號”的電腦設定依然存在。所以,科利隻知道,他就是“探索者1號”,這裏是他重生的地方。
飛船裏的一切,科利都很陌生。他隻好先離開了飛船,義無所顧地踏上返回地球的旅程。因為,“探索者1號”的電腦資料裏有這麼一首詩讓科利感動: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雖然“探索者1號”此時已經有了生命體的思維本能,卻依然不折不扣地執行了返回地球的指令。地球上的中華航空科技研究院與中國青海“探索者”衛星發射基地,無疑已被衛星認做了生養的父母親。
當然,“探索者1號”仍顧慮重重:返回地球後,是否要向外界說明自己現在已擁有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