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夜星,雖然年紀輕輕,卻治國有方,在他執政的五年裏,大夏國可謂是國富民強、國泰民安,他廣施仁政,也深得大夏國百姓們的愛戴。對於邊城要塞突然冒出的這夥惡之達人,實在是他沒有想到的事情。早在八年前,他曾在邊城駐守三年,當時邊城局勢很穩定,周邊諸小部落也都歸順他大夏國,也都被封為各大諸侯國。
在看到邊城局勢穩定,人們安居樂業地過著自給自足的生活後,他先是免去他們的苛捐雜稅,還大力發展邊城農牧業建設,提高當地各諸侯國人民的生活水平。為了他們不再居無定所地過著遊牧生活,還大興土木為他們建築房屋,致力改善的他們的生活。在他的倡導下,以及邊城軍民的共同努力,他們不僅使常年在夏季泛濫的多依河成了他們賴以生存的吉祥河,還在周邊開肯出大片大片的荒地,種植出大量的農作物和果蔬。當地居民的住宅環境也有了很大改觀,從當時的遊牧帳篷到家家有房舍、牛、羊和土地,他們的生活狀況也相對安定祥和。
想不到才幾年,竟不知從哪裏冒出的這夥惡之達人敢有挑釁他大夏國的威嚴,作為一國之主的大王,他絕不能容忍這種事情發生在自己所管轄的邊界。於是他等不及莫然休滿假期就派人叫回西京,又讓他全權代替自己去邊城打退這夥勁敵,並在新疆任都軍三年,把邊城恢複到從前的樣子。他還把自己的三十名侍衛調出供莫然調遣,足可見他對此次邊城爆發的騷亂事件高度重視。作為一國之君的他,卻無法親臨邊城,隻能派莫然代他平定這場暴亂,還邊城百姓安定生活。這是他對莫然的一種高度信任也是一種期望。
入夜,毫無睡意的子夜星大王,把目光烔然地投向遙遠的西北。
官道上,三十一匹駿馬卷起道道塵煙,向西飛奔而去。那清一色的服飾,讓人忍俊不禁。一路上官方驛站都已經打點妥帖,小睡一會兒莫然他們,又披星戴月般地趕往邊城塞。不出七日,三十一人已風塵仆仆地趕到達司馬大將軍府邸。
司馬大將軍是子夜星當年在邊城治理邊城時,最得益的恩師,也深得他很敬畏。治軍嚴格是一方麵,武功可謂蓋世無雙。一大把年紀率兵馳騁疆場,決不亞於年輕氣壯的勇士。夫人也是身邊得力的軍師參謀,常年跟他駐守在邊城,可謂是夫唱婦隨。又會得一守醫治病人的良方,特別是對刀傷,劍傷等外科更是有著獨道之處。據說,年輕時夫妻兩人從師中南山蒼源道長,一個酷愛兵刃,一個酷愛藥書。上山七年終於各有所成,恩師見兩個情投意合,倒也般配,便在他們出山之前為他們主持大婚後,便派他們下山協助字錫伯王,也就是子夜星的父親,一統五州九府,還剩四州還未歸於大夏帝國,字錫伯王在一次戰役中受了重傷,痊愈後卻厭倦了戰爭,便頤養天年。把一統九洲的大業,寄托給現任大王也是他的長子子夜星。司馬大將軍,繼續在邊城維護著大夏國的王權和地位。他膝下有一子一女,也都已長大成人。公子在西京為官,閨女嫁入王府,是子夜星的二弟。一家人可以說是門庭顯赫,再加上老將軍這十幾年,已經把邊城治理的井井有條了,可謂邊城的生活與西京城差不多,托大王洪福:邊城人民的生活水平,逐年提高,領土也不斷擴大,很多異族部落也都願意歸順大夏國。人們過著錦衣足食的幸福安定的生活。
多依河,也成了當地軍民最愛的慈母河。在這個美麗富饒的地方多依河畔,清澈的雪水流滋養著這片土地和土地上生活的人們。那裏有成群的馬、牛、羊在廣袤的大地上,悠閑地吃著青草。遠處的雪山和近處的綠草紅花,遙遙呼應。特別是在春暖花開的季節,南齊嶽山峰的雪水開始溶化,從峰底流向多依河,一路浩浩蕩蕩地穿過草原,穿過村莊,沿塗間的花草樹木也都依次盛開出迷人的姿彩。使人在很遠的地方,都能聞到它飄來的草香,花香和空氣中混和說濕潤的氣息,讓人留戀。多依河,水清舒緩,沿塗間也它給人們帶來豐富的物產資源。它遠離嘈雜與喧囂,不帶半點扭捏、嬌柔、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