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歡迎!”
顛簸的汽車終於來到了六曲河區曲街生產隊知青點,幾間低矮的住房內,一群少年迎了出來。
“介紹一下,我們是這個點的老知青。”
“先帶你們看看房間吧,一會在幫你們搬行李。”
有新鮮血液加入隊伍,老知青都非常高興,也非常熱情。
“謝謝!謝謝!”
新知青幾乎異口同聲。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遇到熱心人,任何人都會心存感激。
“同學們,從今天開始,你們下鄉的第一年每人每月有六元錢的補貼,六兩肉票,油糧定量供應,有關手續和購糧證到區糧管所辦理,一年後吊銷購糧證,所有補貼全部取消,自食其力。今後你們要聽隊領導的話,向老知青學習,認真鍛煉。我要隨車回去了,再見。”
見眾人安排完畢,知青辦的工作人員把有關注意事項簡單介紹完後,向十多名新知青揮了揮手後上車回了縣城。
“你們早點休息吧,明天早上六時左右聽哨子聲出工,我們回去了。”
和新知青聊了一會後,老知青也都退了出去。
“燕兒的知青點比我們遠得多,也不知還要多長時間才會到。”
老知青走後,躺到在床的楊霄翻來覆去怎麼也睡不著。
陳燕到知青點的經曆和楊霄差不多,不同的是,來接她們的除了老知青外,還有一名年青的隊幹部。
“歡迎大家來到我們生產隊上山下鄉,我叫張濤,是隊裏的副隊長,隊裏安排我負責知青工作,以後大家有什麼事的話可以找我。明天早上聽哨子聲出工,現在你們先把行李搬到自己的住處。
年青的隊幹部一邊對知青說著話,一邊打量著人群中的幾名女知青。
看到人群中亭亭玉立的陳燕後,年青隊幹部雙眼中閃出了一道亮光。
“你叫什麼名字,我幫你拿吧。”
年青隊幹部伸手就去提陳燕的行李。
“謝謝了,我叫陳燕,行李不重,我自己拿得動。”
陳燕慌忙提起了自己的行李,拒絕了年青隊幹部的熱情。
“不要客氣嗎。”
年青隊幹部伸手拉住了陳燕的行李。”
“張濤,你想幹啥。”
老知青們對年青隊幹部怒目而視。
“沒幹啥啊,隻是想幫幫她們的忙。”
“有我們在,用不著你幫。”
“那我回去了,你們忙,你們忙。”
年青隊幹部訕訕地走了。
“陳燕,你們以後別理他,這人就像一隻蒼蠅,天天圍著女知青轉,討厭死了。”
老知青中一名長著好看蘋果臉的女知青對陳燕她們告誡道。
“不要緊,有我們在,他不敢把你們怎麼樣。”
一名男知青對著還沒有走出多遠的張濤後背揚了揚自己的拳頭。
“就是,就是,有什麼事我們會幫你們的。”
其他男知青同聲附合。
“謝謝大家,謝謝大家。”
陳燕和其他幾名女知青齊聲謝謝。
“楊霄應該安排好了吧。”
安定下來後,陳燕的一顆芳心不知不覺飛向了遠方。
農村的清晨,空氣特別的清新,太陽還沒有出來,遠方的群山還是灰蒙蒙的一片。
“今天收玉米,女社員扳玉米男社員背,所有的知青同女社員一道扳玉米”
絕大部分的生產隊對知青還是很照顧的,太重的體力活一般不會叫知青做。
太陽從東邊的山尖慢慢升起,在天空中劃了一個半圓後,又從西邊的山頭漸漸消失,餘輝映紅了天空的白雲,歸巢的小鳥一群群飛過頭頂。收工了,遠處傳來了隊長收工的哨子聲。
回到知青點後,楊霄沒有忙著做飯,躺在床上計算離國慶節還有多少天。
國慶節還有三個月零十天,我寫給燕兒的信也不知收到沒有。”
那時的農村除了寫信外還沒有其他通訊工具。
來到知青點已經二十多天了,這段時間裏楊霄已經弄清楚了自己最關心的事,什麼時候放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