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八時,縣公安局會議室內坐滿了人,眾警察正在對盤龍區青山生產隊知青點發生的9.31案件案情進行分析,滿屋的煙霧,說明會議已經進行了很長時間。
張濤被送到區衛生院後,經檢查,除斷了二根肋骨外,其他的傷勢並無大礙,經過衛生院的緊急搶救,沒多久便醒了過來,區派出所立即就事件的發生原因和經過對張濤進行了詢問。
張濤在區派出所詢問時稱:“因節日即將到來,出於自己工作的職責和對知青的關心,下午就到知青點去轉了轉,看看知青在節日期間是否有什麼需要幫助,到了知青點後,發現一名外地的年青人在知青點內對女知青要行不軌,就衝進房內製止,誰知外地青年拿了一把鋤頭對他挖來,想要殺人滅口,搏鬥之中被打了一鋤頭後就什麼都不知道了。”
涉及知青的案件當時列為一類案件,必須從嚴從快查處。
知道此案涉及知青後,區派出所立即電話向縣公安局作了彙報,縣公安局領導當即指示區派出所,全力做好偵破前的各項準備工作,縣公安局刑偵隊明早成立專案組前往偵破。
按照縣公安局的安排,區派出所出動全部警力,連夜對知青點及附近的村莊進行調查取證。
經過一夜的調查,區派出所從一名農民口中得知,有一名年青人曾向他打聽過知青點在什麼地方,並自稱叫楊霄,根據農民的描述,區派出所斷定嫌疑人就叫楊霄,綜合其他方麵的調查情況判斷,楊霄也是一名知青。同時,張濤所說的那位女知青已經不知去向,不排除被劫持的可能。女知青叫陳燕,由於放假,其他知青都請假回家,隻有她是外地人無處可去,隻身一人住在知青點。
第二天清晨,區派出所就將調查的情況向縣公安局作了彙報,由於女知青的失蹤,案情變得撲朔迷離起來同時也緊迫起來。
為了確定偵破的方向,縣公安局緊急召開了有局長和分管刑偵副局長參加的會議,討論案件的突破口。
“從區派出所調查的情況來看,嫌疑人應該是女知青認識的人,建議從女知青的老師、同學入手查找這名叫楊霄的人,弄清此人的真實身份。”
“我覺得張濤有可疑之處,知青都回家去了,作為分管知青工作的他,應該知道隻有一名女知青住在知青點,還跑到知青點看望知青,這話不太合理。”
“年青幹部想找點理由接近女知青這也情有可原,到是那名叫楊霄的知青過節不回家讓人更加可疑。”
“我覺得那名送張濤回家的農民有可能沒有講真話,應該多做點工作。”
參會的每個人都在激烈的討論著,闡述著自己對此案的觀點。
見每個人都把自己的觀點和想法闡述得差不多後,局長綜合會議上的討論作出了安排。
“同誌們,聽了剛才所有同誌的發言,我和副局長老於同誌碰頭之後決定。一是繼續做好知青點附近村莊的調查,特別是從該知青點到公路這段鄉村道路沿線的調查,不放過任何有用的線索。二是作好第一目擊證人的思想工作,打消其顧慮,把見到的一切說出來。三是調查女知青陳燕的同學及老師,弄清嫌疑人的身份。四是對被害人張濤的疑點也要進行排查,不能放過任何可疑的對像。五是作好通緝楊霄的準備工作,如果調查結果證明楊霄有犯罪嫌疑,立即進行通緝抓捕。六是作好女知青楊燕的保護工作,一定要保護好女知青人身安全,會後專案組立即出發,散會。”
參加人員陸續離開了會場並立即各司其責。
清晨,楊父楊母早早起來,楊母給兒子準備早餐,楊父則是在考慮怎麼處理兒子的事情。國慶節放假,楊父楊母不用去上班。
“霄兒、陳燕,怎麼這麼早就起來了,昨晚這麼晚才回家,也不多休息一會。”
“媽,我還是想走,拿點錢給我們做路費吧。”楊霄心中實在放心不下。
“走什麼走!一會叫你爸去打聽打聽,說不定早就沒事了。”
“楊霄,還是先等等楊伯伯的消息吧,說不定真的沒事了,如果情況不對,我們在走也不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