隻見這座小房在外部看起來平淡無奇,其實裏麵是用生鐵澆築,密不透風,連地麵也是渾然一體,狄公心中暗道:“這位劉員外為了護寶真是煞費苦心啊,相信這裏一定還有些其他的機關消息吧。”
進入房間,曾泰和李元芳都暗暗驚歎,一個小小的房間,左側有三排櫃子,上麵盡陳列著古玩玉器,青銅酒樽等等寶物,右側的牆壁上,掛了幾幅古玩字畫。
劉輝向狄公躬身拱手:“老先生請!這些都是劉某這些年收集的古玩字畫,您盡可以盡情觀賞!”
狄公微微還禮:“那就叨擾了!”領著元芳和曾泰向屋內走去。
曾泰與李元芳被櫥櫃上的寶物吸引了,而狄公則來到牆邊,品鑒起牆上的字畫來。突然,一副字吸引了狄公的眼球,劉輝笑著來到狄公麵前道:“您也知道這幅字嗎?”
狄公微微一笑:“老朽不才,略知一二。”
曾泰和李元芳都湊了上來,曾泰道:“那就請恩師給我們講講吧!”
狄公看了看劉輝:“那老朽就獻醜了!此作是東晉書法大家的作品《蘭亭集序》,東晉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在山陰(今浙江紹興)蘭亭“修禊”,會上各人做詩,王羲之為他們的詩寫的序文手稿。本文描繪了蘭亭的景致和王羲之等人集會的樂趣,抒發了作者盛事不常、“修短隨化,終期於盡”的感歎。作者時喜時悲,喜極而悲,文章也隨其感情的變化由平靜而激蕩,再由激蕩而平靜,極盡波瀾起伏、抑揚頓挫之美,所以《蘭亭集序》才成為千古盛傳的名篇佳作。法帖相傳之本,共二十八行,三百二十四字,章法、結構、筆法都很完美。”
劉輝麵露欽敬之色,微微點頭:“老先生見識廣博,劉輝欽佩之至!”
狄公旋而一轉,道:“請恕老夫直言,劉員外這幅蘭亭恐非真跡,甚至稱不上仿品中的上乘之物!”
劉輝哈哈大笑,“老先生果然有眼力啊,想當年太宗皇帝對書法情有獨鍾,尤其喜愛“書聖”王羲之的墨寶,他利用帝王之便,在天下廣為搜尋王羲之的書法作品。每每得一真跡,便視若珍寶,餘興來時摹揣度,體會其筆法興意,領略其天然韻味之後,便珍藏身旁,唯恐失卻。不僅如此,他還倡導王羲之的書風。他曾經親自為《晉書》撰《王羲之傳》,搜集、臨摹王羲之的真跡。太宗晚年,喜好王羲之更甚。太宗皇帝還曾敕令侍奉在宮內的拓書人趙模、韓道政、馮承素、諸葛真等四人,各拓數本,賞賜給皇太子及諸位王子和近臣。因此當時這種“下真跡一等”的摹本亦“洛陽紙貴”。此外,還有歐陽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臨本傳世。雖然收藏王羲之墨跡不少,但始終沒有找到王羲之的《蘭亭序》的真本。一國君主,卻不能得到前朝的稀世之珍品,太宗每想到此事,便悶悶不樂。”(快捷鍵←)[上一章][回目錄][下一章](快捷鍵→)
書簽收藏|投推薦票|打開書架|返回書目|返回書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