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37章 回憶貴州曆史(1 / 3)

羊腸山道,曲曲彎彎;山麓遠眺,層巒疊嶂、連綿縱橫;仿佛無邊無際似的,看不到盡頭。

馮惠櫻沒有馬上回答,而是輕輕地轉身環顧了一下四周的環境;當她看到四周的景色都是山林的景色後,她沉默了起來。

“但是這裏深藏起來的各種各樣的礦產資源和煤炭儲量,在後世卻是全國有名的,看來貴州省真是一個深藏不露的省份啊!”良久,她才輕輕地抬頭望天;若有所思地微笑了一下,自言自語道。

“對了,蔡鬆坡和他的部隊開始執行素素姐的命令了沒有?”說畢,馮惠櫻突然轉身問自己身邊的新特戰部隊隊長林商道。

“蔡鍔他們已經開始行動了,已經將十多萬大軍開始訓練有素地朝貴州省的邊界集結起來。”新特戰部隊隊長林商立即挺直身體,精神奕奕地答道。

“嗯,那就好,你繼續派人密切監察著蔡鬆坡和他的部隊的一舉一動;還有現在貴陽裏麵的情況又是怎麼樣?”馮惠櫻點了點頭,繼續問道。

“我們派進去搞亂局的探子,臥底們,已經順順利利地按著馮小姐的計劃在進行著。”新特種部隊長林商繼續應答道。

“嗯,希望一切順順利利,不要像巴勃他們那些廢物特種部隊那樣,又給人家打得節節敗退。”馮惠櫻再次抬頭望天感歎起來道。

同時,在這時候,在她的腦海裏麵,正在回想著在她出發前;馮素素給她講解過的有關貴州,在民國辛亥年裏麵的一些曆史資料。

她記得在辛亥革命前,貴州人民反清情緒十分高漲,張百麟、周素園、黃濟舟等組織自治學社,推鍾昌祚為社長,創立《西南日報》,宣傳驅逐韃虜,恢複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等,介紹西方的資產階級革命,得到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下級軍官的同情和支持。唐爾鏞、華之鴻、任可澄等組織憲政預備會,辦《黔報》、《貴州公報》,主張變法,鼓吹君主立憲,擁護帝製,抵製革命,得到官紳的支持和擁護。初期,雙方在報上論戰,後來憲政黨多次向清政府告密,妄圖殺害自治黨人,未能得逞。

之後,當武昌起義成功,革命風暴席卷全國;湖南、陝西等省宣布獨立,貴州的起義條件也已經成熟了起來。同時自治黨人的人數也發展到數萬人,聲勢浩大;隨後貴陽成立了總社,各縣也分別成立了分會。在貴陽,自治黨人取得了陸軍小學堂的學生和幹部的支持,得到貴州新軍下級幹部和多數士兵的擁護;貴州谘議局中,自治黨成員占三分之二;貴州教育會中,多數讚成革命;巡撫衛隊及巡警道賀國昌、高等審判廳廳丞朱成侯等同情革命。

貴州起義前,張百麟、黃澤霖、陳蘭生等分別寫信到各縣,調集哥老會分子來省,起義之日,有七、八百人抵貴陽。縱使新軍不發難於先,而革命亦在所必行。在大好的革命形勢下,憲政黨人為搶奪革命果實,紛紛投到革命之中。

貴州巡撫沈瑜慶聽到新軍準備起義的消息後,采取了應急措施:調兩個隊的新軍去防守長寨;調兩個隊去駐守仁懷,分散了新軍的力量;對剩下留守貴陽的新軍,間日閱視,嚴格控製。同時,急電檄調劉顯世率兵到貴陽保衛。一麵提拔胡景棠、和繼聖為城防營的統帶,克日募練成軍,準備屠殺革命人民。

一九一一年秋,劉顯世在興義連得兩次急電。第一次是雲貴總督李經羲發來的,令其招募兵丁三千,防滇、黔革命舉事。滇軍起義,一戰成功,劉顯世招兵之舉告吹;同年九月初(應是十月下旬)接沈瑜慶電,劉顯世帶領徒手團防營兵五百人急馳貴陽。兵分四隊:前隊官王文華、後隊官鄢鼎三、左隊官王慎一、右隊官袁祖銘。九月十四日(十一月十四日),行至平壩、清鎮間的蘆獲哨時,聞貴陽起義成功,不敢前進,退至安順駐紮。劉顯世準備帶隊回興義,前隊官王文華出麵勸阻,請求將兵留在安順,伺機應變。王文華說:革命風潮彌漫,貴州光複,乃順時應人之舉,義當讚助,共建殊勳,若回興義,顯示反抗,必遭失敗,張百麟與我相識,願代表本隊官兵,前往接洽,表明歸附,當茲光複伊始,需才孔急,必獲錄用,機不可失,望速決定,免貽後悔。

王文華,字電輪,號果嚴,興義縣下五屯區景家屯人,幼喪父,得母舅劉顯世資助,一九0六年,進入貴州通省公立中學,未卒業即轉入優級師範選科文科班。在校期間,與自治黨人有較多接觸,並參加了貴州陸軍小學席正銘、閻祟階等人發起的反清秘密組織,受資產階級革命思想影響,傾向革命。他勸阻劉顯世回興義,對劉後來的發跡起了重要作用,因而受到劉的重視。

劉顯世按王文華的建議:一麵派王進省親見自治黨人張百麟,表示態度;一麵去函樞密院,試探省方態度,大意是:本人此次造省,雖係奉沈撫台之命,然對於諸公主張革命,早已心向往之,不謂來遲一步,諸公已先我著鞭,茲欲觀光上國,就便晤教,不卜諸公以為如何?行止惟公等命。寥寥數語,把凶殘的餓虎,扮成綿羊,劉顯世的兩麵派麵目暴露無餘。

張百麟接到劉顯世的信後,在樞密院兩次討論:平剛、黃澤霖等自治黨人認為劉顯世在興義向來專橫跋扈,不易訓服,不如因而除之;蔡鍔認為劉顯世有才,可以利用,令其入省,敢保無他。張百麟以在光複之日,曾宣布兵不血刃而達到目的,認為此時不應嗜殺以貽人口實;並謂劉既輸誠革命來歸,應予容納,以示寬宏。經過爭論,劉顯世被允許入城。

劉顯世入貴陽,駐紮在東門外東山、螺絲山、九華宮一帶,張百麟見四隊(相當於連)兵精壯可用,即令發槍。領得槍械後,虎臥東山,為軍政府左翼護衛。

劉顯世既入省,不能沒有位置。軍政府就推他為樞密院軍事股股長、黔軍第四標標統兼西路巡防統領。原率領的團防營改為第四標一營。營長王文華,下置四個連,連長袁祖銘、王慎一、彭佐卿、劉暾吾(當時編製,一標三營,劉未得擴充,所以第四標隻一個營)。貴州的辛亥革命沒有經過流血鬥爭,由於自治黨的仁慈,容納了憲政黨人,形成自治、憲政兩黨共圖貴州政權的建立。革命成功以後,兩黨的鬥爭再次公開化,政界、軍界、大紳和頭麵人物,不在自治黨、便在憲政黨。自治黨掌握政權後,主要精力集中在維持社會治安、處理日常事務、援鄂、援川等;憲政黨則集中全力抓權,收買人心,新建斌漢公與自治黨的哥老會抗衡,並通過官紳、耆老辦團練軍,擴充實力,準備篡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