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壯大(1 / 1)

第一次長沙會戰在1939年10月14日以交戰的中日雙方恢複到戰前的態勢而結束,中國軍隊取得了第一次長沙會戰的勝利,在保衛長沙的同時給予日軍重大的殺傷,此戰中國軍隊粉碎了日軍試圖圍殲第九戰區主力的戰略目標,大量的消耗了日軍的有生力量和物資裝備,提振了我全國軍民抗戰的決心和士氣,抗戰必勝的信心也進一步的得到了增強。

從北路來犯的日軍第6師團、第13師團、第33師團、奈良支隊、上村支隊等部相繼退守到站前的嶽陽、臨湘、通城一帶,從東路方向進犯的日軍第101和106師團也退回到了戰前的武寧、靖安、奉新一線固守防禦,將剛剛侵占的衡陽、吉安、宜春和新餘等地區又給吐了出來。

按照日軍的一貫行事作風,隻要是侵占的地區往往是不會輕易放棄的,但是此次長沙會戰卻與以往大大的不同,從北路來犯的日軍3個師團和兩個支隊被中國軍隊堅決的給打了回去,其中第6師團和第13師團都是日軍的甲種主力師團,他們都不得不撤退,光憑借不成氣候的乙種師團101和106師團根本就無法長期占據衡陽到新餘這廣闊的地域。

再加上這兩個師團失去了北路日軍的有效支援和牽製配合,他們這兩個師團已經是孤軍深入了,盤踞在長沙周邊的二十餘萬中國軍隊隨時會殺一個回馬槍,斬斷他們撤回南昌的退路,所以第101和106師團在北路日軍後撤的同時也果斷的放棄了占領地區開始後撤固防。

同樣這也為付智勇他們這些盤踞在大別山中的中國部隊創造發展和生存的有利空間,新四軍、忠義救國軍和付智勇的新一師都趁此良機殺出了物資匱乏的大別山,紛紛搶占各自的地盤發展和壯大自己的部隊。

付智勇率先派出了馬廣誌的第五營尾隨日軍的撤退部隊搶占吉安,作為部隊前進和發展的橋頭堡,主力部隊則留在大別山裏整編零散部隊,當部隊整編完成後也陸陸續續的開進到了吉安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