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侑走到近前,用手輕輕的觸摸這個嶄新的馬車,這是自己第一次製造的和這個世界脫軌的物品。
雖然現在二輪馬車在隋朝才是主流,但是來自後世的楊侑知道,四輪馬車才是王道,因為他直接的四個點接觸地麵,可以減輕馬匹一半的負重,使得馬行使能力更為持久。
馬匹的負重輕了,自然載重量、速度和路程都會提高。
"不錯,不錯,沒有想到你們竟然這麼快就造了出來。"楊侑讚道。
"代王殿下羞愧下官了,要不是代王殿下的獨特創意,我們工部和禦車監就是想破腦袋也想不出這麼完美的馬車。"平弘歸奉承道。
"好了,不要再說這些空話了,四輪馬車秦朝都已經有了,這哪裏是本王的主意。"
平弘歸被點破也不尷尬,嘿嘿一笑,繼續給楊侑介紹馬車。
"代王殿下請看,這是你要求的避震的裝置,不過代王殿下所畫的名為彈簧的物件實在是過於精妙,工部暫時還沒有做出來。隻好采用了這種笨方法。"
楊侑俯下身去,看著那個用鐵片張力原理做的避震片,點了點頭,有就不錯了,至於彈簧以後總能夠造的出來的。
平弘歸見到楊侑沒有生氣,鬆了一口氣,繼續為楊侑刹車裝置。
刹車裝置,原理最為簡單,但是卻是所有物件中最難製造出來的。
其實四輪馬車的圖紙禦馬監早有收藏,避震裝置的創意就是來源於秦朝的四輪馬車。
之所以耗了近五天的時間才完成,最大的難關就在這刹車上,好在最後還是攻克了這個難題,采用的是手閘的方式。
這讓楊侑有些羞愧,沒有想到自己隨口吩咐,在他看來很輕鬆的事情,竟然給這些工匠造成了這麼大的困難。
最讓楊侑驚喜的就是,這些工匠竟然完美的解決了四輪馬車轉向的難題,
楊侑原本畫的是像自行車一樣的把的形式,聰明的大隋科學家們在車轅上安置了一個車夫的位置,車夫腳下有兩個踏板,踏板連接前軸,這樣車夫就可以借助腳下的力量,輕鬆的控製馬車的轉向。
楊侑圍繞著這個四輪馬車轉了一圈,滿意的點了點頭。
毫不客氣的說,這是這個時代最為先進的馬車。
楊侑親自坐了上去,董越上前套上四匹駿馬,四匹駿馬早已經急不可耐,
“駕”
董越低聲一喝,四匹駿馬緩緩的啟動,開始圍著空曠的場地跑了起來,
行使十分平穩,避震措施很好,幾乎沒有了二輪馬車那種顛簸。
楊侑坐在馬車上,感受馬車的速度,這已經是跑的第十圈了,馬速沒有絲毫的放緩。
“籲”
董越將馬車放慢,拉下左手邊的手閘,馬車穩穩的停在了原來的位置。
"不錯,凡是參與造這輛四輪馬車的工匠統統有賞。"
楊侑跳下馬車,高興地說道。
"多謝代王殿下。"
工匠們不由的大喜過望,作為工匠他們的薪水也是可憐,代王殿下向來大方,賞賜絕對不會少。
“平侍郎辛苦了。”
“老臣不敢居功”平弘歸謙虛道。
"這馬車本王十分喜歡,不知馬車造價幾何?"楊侑問道。
平弘歸不由的傻眼了,按照他的理解,皇家造東西,向來是不算成本的。這做工,這木料,都是頂級的,這價值還真不好估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