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一:鮮花王子篇(在新書可以免費看)(2 / 3)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的將目光頭像那個剛毅的身影,李世民心中雖然疑惑,但是他知道這是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全速前進!”李世民咬牙冷喝道。

不管楊侑小兒下的什麼藥。現在的他隻有吃下去的分了,而且貌似這件事情對他沒有什麼壞處。

除了必備的物質武器,所有的士兵都將自己的身上的累贅拋下,瞬間唐駿的速度加快了三成。

兩千玄甲軍一直在唐軍身後遊蕩,防止大興軍的回馬槍。可是一直等到唐軍走出二十裏外,依舊沒有大興騎兵的消息,立即加速跟上李世民的大軍。

當最後一個玄甲軍離去,一萬大興鐵騎悄然出現在原來的山坡上,默然看著唐軍離去的方向。

李靖、史萬寶以及所有的士兵同樣也是滿腹疑惑,但是並沒有人質疑楊侑的決定,一直的勝利已經讓楊侑的威信深入到每一個士兵的心中,他們知道楊侑這麼做一定會有更好的理由。

“皇上,要不要繼續上前追擊!”等了一會,史萬寶沉不住氣,忍不住問道。

楊侑緩緩搖搖頭,回身看著一眾迷茫的將士說道:“我知道諸位都很懷疑朕為什麼要放過李世民,諸位聽到我們這個故事就明白了!”

“從前有一個國王,他有五個王子,個個都是雄才大略,人中龍鳳,在所有的王子之中,有一個王子最為出眾,他就是鮮花王子。

他是所有王子之中最聰明最驍勇,百戰百勝,帝國偌大的版圖有一半都是鮮花王子打下來的,他的神奇戰績無人不知無人不曉,他的英雄故事已經成為歌謠在世間流傳。”

李靖心中一動,他知道楊侑講的鮮花王子其實就是李世民的翻盤,李世民在太原的威望很高,自從降服尉遲敬德,剿滅劉武周之後更是達到頂峰。

“然而其他王子依舊厭倦了鮮花王子的那些多姿多彩的故事,再加上皇位的誘惑,憤懣和嫉妒猶如而生,其他王子在言談中不可自製的開始質疑。開始從他們願意相信的角度去重新拆解和分析鮮花王子故事,疑心像瘟疫一樣在王子和大臣們之間流傳。”

“楊侑小兒到底是在打什麼主意,他為什麼會這麼輕易就放過秦王殿下。”

武德殿內已經是一陣嘩然,鬧翻了天。

楊侑輕易放過李世民這麼明顯的事情當然瞞不過太原的探子,消息傳來,太原眾臣都亂作一片。暗自猜疑。

“難道是小暴君吃錯藥了不成!”

小暴君是李唐新給楊侑起的外號,繼承楊廣暴君的稱號。

不過這個稱號隻在太原城內流傳,在大興城控製的地區內,仁君才是楊侑真正的稱號。

“不可能!小暴君掌權以來,曆來都是謀定而後動,根本不可能犯這麼明顯的錯誤。”

“難道小暴君專門放秦王殿下。想要將我們一網打盡?”

一個官員說完,立馬招來了所有人的白眼,誰都知道,隻要大興軍善於野戰,隻要纏住李世民,六萬大軍估計回來一半就不錯了。

“這其中一定有鬼!”

薛萬徹一錘定音說出了所有人心中的疑惑。

“難道?……”

所有人心中都有一個猜測,但是沒有人說出來,不由自主的將目光投向前方一個挺拔的身影,李建成。

所有人都知道太子和秦王殿下的矛盾。隨著李世民軍功日盛,日益威脅李建成的位置,二人之間的矛盾已經公開化了,李建成一直想染指軍權已經不是一天兩天了,現在對於李建成來說可是千載難逢的機會。

“以本王看!二哥該不是看到太原危急,和那個小暴君達成什麼協議,想為自己留條後路吧!”忽然一個吊兒郎當的聲音響起,李元吉冷笑出列。

出人意料的是。率先發難的太子李建成,而是齊王李元吉。自從李元吉丟掉太原之後,一直引以為恥。

雖然太原後來被李世民奪了回來,太原人就一直將李元吉和李世民對比,讓李元吉在所有人麵前都抬不起頭,每一次見到李世民都覺得自己低人一等。

久而久之,李元吉對李世民的怨恨日益加深。早已經暗中和李建成結盟。

因為他知道如果將來李世民登上了王位,那他將一輩子活在李世民的陰影之中。

“孽子住口!”一個虛弱的聲音嗬斥道,李淵從陰影中探出身子,花白的頭發,麵容枯槁。依附風燭殘年的樣子。

要知道就在太原起兵之前,李淵一直以來養尊處優,麵如冠玉,頭發烏黑。

可是經過馮翊郡大敗之後,和太原城失而複得,再加上最近以來大興城不斷的打擊,李淵已經迅速老了下去。

李元吉脖子一縮,有些畏懼的看著王座上的李淵,可是看到垂垂老也的李淵,李元吉忽然發現自己的畏懼感已經慢慢的消失不見了,不但沒有住嘴,反而依舊硬著頭皮說道,

“父王莫怪,請讓孩兒說一句心裏話,孩兒認為二哥心中已經對父皇不滿已久了,嫡長子繼承王位,這是千年來的公理,大哥理應成為太子,將來繼承王位也是天經地義。”

“可是二哥認為自己有些軍功,反而認為大唐能夠有如此的功績都是他的功勞,一直以來把持兵權,長此以往,恐怕會成為第二個楊廣,孩兒想這一次二哥私自退兵,小暴君又無故放二哥的軍隊安然回來就是最好的明證了,”

“轟!”

李元吉的話如同一個炸雷一樣,將所有人震懵了,其實細想起來,李世民的現狀和當初的楊廣是何其的相識。

想當年楊勇為太子,楊廣被封為晉王,而現在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

一樣的軍功卓越,一樣的天縱奇才,更重要的都是二人都是次子,失去了繼承皇位的機會。

楊廣才剛死去不久,暴君楊廣事跡還在被李唐鼓吹,誰能保證李世民不是第二個楊廣,畢竟他現在走的就是楊廣的路子。

“四弟住嘴!我們兄弟情深,又豈是楊廣暴君那樣薄情寡義,我相信二弟並沒有異心,平時的話也隻不過是一些將領的牢騷而已!”

李建成溫和寬厚的聲音響起,看似給李世民開脫,實則提醒眾人就算是李世民沒有心思謀反,那些跟著他打江山的那些將領又怎麼甘心呢?

李建成的補刀,又一次動搖了李淵的內心。

垂垂老也的李淵已經不複兩年前起兵的時候的英明神武,老邁的他已經變得多疑起來。兩個兒子的明爭暗鬥他都看在眼裏,對於二兒子李世民的心思他洞察的最為清楚。

當初立為太子的時候,李淵也曾經在李世民和李建成二人中間選擇良久,可是嫡長子繼承製可是世家的基礎,而且李淵本人也是嫡長子繼承製的受益者。為了取得這些世家大族的支持,李淵最終傾向於李建成。

再者李建成也是英明神武。武略謀略一樣都是不凡,完全是一個合格的太子人選。綜合考慮之下,李建成成為太子。

為了安撫李世民,李淵封他為親王,掌管大半兵馬,但是誰知風雲變幻,李世民接連立下汗馬功勞,收複太原,擊敗劉武周。為李唐開疆擴土。

隨著李世民的功勞越來越多,李淵明顯感覺到一股軍方勢力正在崛起,這股勢力正是服從於李世民,慢慢的李世民成為太子的呼聲越來越高。

在民間李世民被傳播成為軍神一般人物,深受中小地主的支持,畢竟身處在這個亂世一個武略卓越的君王是符合他們的利益的。

隨著李世民背後的勢力日益強大,有時候就連李淵也感覺到有種無形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