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京營(1 / 2)

和那些考到老的童生不同,孫承宗少有才名,滿腹經綸,按理說肯定是少年得誌,可是就這樣蹉跎了半輩子。

考上進士以後,孫承宗如願以償的點了翰林,下一步就是入閣。可是命運此時似乎有何孫承宗開了一個玩笑,翰林編修的位置一坐就是十三年年,此時的孫承宗已經五十六歲了。

在這個年紀,孫承宗的好運似乎來了,因為他入了詹事府,教導當時還是太子的泰昌皇帝讀書。本以為泰昌皇帝一旦登基,就可以平步青雲,一展胸中的抱負,可是命運似乎又和孫承宗開了一個玩笑。

泰昌帝剛剛登基一個月,就這樣駕崩了,孫承宗就這樣又失去一次機會。

直到天啟二年,這位年過半百的老人,才贏了事業的第一個高峰,他做了兵部尚書,也終於如願以償的成為內閣大學士。這個時候,孫承宗巡撫遼東,建立寧遠防線,準備一展胸中的抱負。

可是這個時候,命運又想起了孫承宗,這樣的日子他隻過了四年,孫承宗終於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那就是魏忠賢。終於這位老大人沒有鬥過這位九千歲,被趕回了家。

在家賦閑的日子,一直持續到崇禎二年,袁崇煥被下獄,人們似乎才想起了這位老大人。孫承宗在一次被任命為了遼東經略,坐鎮遼東,抵擋皇太極。這個時候孫承宗已經六十五歲了,為了自己心中的抱負,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這位老大人再一次站上了戰場。

可是這次孫承宗再一次失望了,兩年後,遼東的情況剛剛穩定,這位老大人就受到了東林黨的排擠,再一次的被趕回了家,這個時候孫承宗六十七歲。

這一次孫承宗似乎真的失望了,他開始在家裏著手整理自己的東西,將他們全部都寫成書。或許,在這位老人的心裏,這是他最後施展胸中的抱負的方法,是他能為帝國做的最後一件事情了。在這個時候,這位命運多踹的老者,也沒有放棄自己心中的理想。

直到崇禎十一年,這位老大人再一次被想了起來,被調往前線抵擋多爾袞,這個時候孫承宗已經七十六歲了。為了自己心中的信念和夢想,這位老大人毅然決然的走向了戰場。在保衛高陽的戰鬥中,孫承宗六個兒子、兩個侄子,十二個孫子、侄孫殉國,全家老小四十餘人遇難。

這位七十六歲的老大人,倒在了自己抗爭的路上,翻看明末的曆史,或許我們會認為袁崇煥死的冤枉。死後還被人扣上了漢奸的帽子,直到天啟皇帝穿越之前,對於袁崇煥的爭論還沒有一個結論。

可是在天啟帝看來,明末的曆史就是一個悲劇的曆史,從熊廷弼,到後來的袁崇煥,無數的名將死於非命。他們不是死於戰爭,大多都是死於內部人的暗害。更多的是死於自己人的軟刀子,比如祖大壽,比如滿貴,比如曹文詔。或許我們曾經抱怨過吳三桂是一個漢奸,可是想過沒有,這些為大明賣命的大將,大明的皇帝是怎麼對他們的?說是狡兔死走狗烹,或者都是好聽的。

在明末的時候,投降最積極的是誰?是那些江南的富賈士紳,是那些滿嘴名族大義的東林黨。在崇禎皇帝死後,吳三桂都沒有過投降清朝,他想找的是李自成。或許在他看來,李自成雖然推翻了明朝,卻也算得上官逼民反,情有可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