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作家茨威格《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中的癡情女人
....千萬人之中,遇見你要遇見的人....
....於千萬年之中,時間無涯的荒野裏....
....沒有早一步,也沒有遲一步....
....遇上了也隻能輕輕地說一句....
....你也在這裏嗎?
張愛玲淡淡的故事中,一個民國年輕女子的一生,被簡單地濃縮在淡淡的一句問話裏。
《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是由奧地利作家茨威格創作的中篇小說,是其代表作之一。
小說以書信的形式講述了一位女人在彌留之際,在她死去的孩子身旁,寫下了一封淒婉的長信.
女人向作家R訴說了她潛隱了一生的激情愛戀和情感痛苦。
由於父親早逝,女孩與母親過著深居簡出,小市民的窮酸生活。
隨著時光的沉逝,女孩開始厭棄她與母親的現實生存狀態。
女孩十三歲時,鄰家搬來了一位英俊瀟灑的年輕作家。
對於一個生活天地非常狹小的女孩來說,在另一個大世界裏頗有名氣、英俊瀟灑的作家是一個奇跡。
作家是一個誘人的謎,女孩開始全部精力用來窺視作家的生活。
她16歲以後,搬回維也納,在作家住所周邊徘徊,希望能碰到作家。
她的內心多麼希望作家能注意她、認出她、愛上她。
一天晚上,作家終於注意到她了!
然而從作家好奇地、饒有興趣地注視少女的神態中,她立刻意識到作家沒有認出她就是當年那個鄰家女孩。
這是女孩第一次遭受到沒有被認出的命運。
在日複一日望眼欲穿的癡情等待中,容貌出眾的少女終於引起了作家的注意。
他們渡過了銷魂蕩魄的三夜,那濃情蜜意的纏綿和繾綣令她心醉神迷、終生不忘。
但她卻沒有訴說對他的愛情,而是希望作家把她摟在懷裏的時候,心裏能激蕩起某個模糊而遙遠的回憶。
然而,作家還是沒有認出她這個當年的鄰家女孩。
這次激情的產物就是女孩懷上了一個作家的孩子。
為了能讓他們的孩子能在良好的環境中接受教育,長大後像作家一樣躋身於上流社會,女人不惜委身於一個個有錢的男人。
但她又拒絕傾慕者們的求婚,為的是不受婚姻的牽絆,保持自由之身。
女人幻想將來有一天能夠回到作家身邊。
在隨後的歲月裏,她和作家常常在劇院裏,在音樂會上,在公園裏,在大街上相遇。
而作家投向她的目光,永遠是沒有認出她的神情。
有天為了和作家共度一夜,陌生女人毫不猶豫離開可能提供給她優越生活的軍官。
而作家隻是把她當成一個普通歡場賣笑的女郎。
萬般無奈之下,女人想起作家曾在那激情三夜之後送了幾朵潔白的玫瑰花給她。
於是此後每逢作家的生日,女人都會派人給作家送去一束玫瑰花。
在即將離開人世之際,\"陌生女人\"對作家的唯一要求是在每年作家生日的時候,為自己買些玫瑰花來供在花瓶裏。
就像她曾經為他做的那樣,
隻為了能繼續悄悄地活在他心裏,就像過去她曾經活在他身邊一樣。
然而可悲的是,直到\"陌生女人\"在失去孩子,在淒涼和病痛中孤獨地死去,作家始終都沒有認出那個與他幾度邂逅甚至在黑暗中歡愛的女人就是當年的鄰家女孩。
作家隻把她當作歡場中的賣笑女郎,無數風流豔遇中的一個。
讀完\"陌生女人\"的絕筆信,作家也隻朦朧地感覺到了一些感情上的蛛絲馬跡,卻始終沒能確切地回憶起她的形象。
茨威格把陌生女人描述成一個不斷要求對方認出自己的單戀者。
她不求物質上的回報,不求肉體上的貪欲,她隻是對作家對她的認同感、認知感感興趣。
她的內心一次次發出深深的呼喚。
\"認出我吧,認出我就是你鄰家的女孩!就是那個少女!\"
一個女人喜歡上一個人的時候,可能很無奈、很瘋狂。
另一方麵也可能很簡單,很純粹。
就像鄧麗君演唱的《四個願望》。
“找到一個愛人的時候,我有四個願望....\"
一朵玫瑰花....
一顆星星....
一起看月亮....
牽手走沙灘....
可能....就是女人全部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