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太太別光說我,您跟我一樣隻用了半碗棗兒粳米粥,您也要吃點東西墊補墊補才是。”
聽了顧婉容的話,老侯爺才發現自己這一頓吃的不少,反觀小孫女與老妻,用得飯的確是太少了。隻是他作為男子,關心人的話實在是說不口。
“我一個人吃的抵上你們兩個還多,你們也需多吃一些才是。”
顧老夫人知道丈夫不輕易說這樣的話,今天能這樣說已經是十分難得了,就笑著點點頭。
老侯爺見老妻笑了,心中有些老大不自在,就清了清嗓子:“六丫頭先回去寫兩百個大字,晚飯之前送過來給我檢查。”
顧婉容走了之後,老侯爺就說道:“這些年內宅的事情都是大兒媳婦一人在管,我看她管家足夠,教養大房的孩子也可以,但是讓她管著其他房裏的孩子就有些難。”
顧老夫人點點道:“各房孩子父母都在,老大媳婦管多管少都不合適。”
“橫豎你現在也沒有什麼事情,家裏麵這幾個丫頭你接過來管吧。我總是在外院,你一個人也寂寞。姑娘嫁得遠,兒子也不好親近,媳婦總是外人。這幾個孫女你養在膝下,既教養了她們,又給你解悶,豈不是兩全其美?”
顧老夫人沉吟了一會:“我之前就有這個打算,就是怕媳婦們舍不得孩子。之前老三出事的時候,三媳婦一個人帶兩個孩子,我就說要蕙姐兒養在我膝下,老三媳婦死活不同意,這才作罷的。”
老侯爺自然是知曉老妻的顧慮:“也不是要非跟你住在一起,隻是在課業上你多上點心,晚上依舊回各房。若是都跟你住在一起,你也顧不過來。”
“還是侯爺想得周到,先讓容姐兒住在我後頭的院子的,其他的幾個還是回各房吧。”
“不僅女孩子們,家裏的小子們也該早早打算才是。我還記得老大出生的時候才這麼一丁點大。”顧老夫人用手比劃著說道:“眨眼之間,玨哥兒都要娶妻了。到了明年,恐怕老大都要抱孫子了呢。”
大抵老年人見兒孫成家立業都是高興的,老侯爺也彎彎嘴角,他與老妻共生了四子一女,如今孫子孫女外孫外孫女都有了,這一輩子也沒有什麼遺憾了。
俗話說,長子立業,幼子守成。老大雖然資質平庸,為人卻十分勤勉,雖然不能立業,但是為人穩重,性子平和,也不會出什麼大的紕漏,作為一個家族的繼承者,也是足夠了。
老大的長女華姐兒現在是太子良娣,有朝一日,太子登基,她生下個一男半女,隻要不犯大錯,四妃之位總是跑不掉的。有她襄助,大房應該還能有幾十年的富貴。
老二雖然平庸,但是老二媳婦卻是個好的,雖然沒有嫡子,但是老二媳婦卻把庶子珍哥兒當做嫡子教養的,小小年紀就很機靈,樣樣不輸旁人。這都是老二媳婦教導有功,有兒媳婦在,這一房也不用擔心。
最讓他放不下的,恐怕就是三房與四房了。
這些兒子裏麵,他最喜歡老三。原因無他,就是其他三子都從文,隻有老三從武。
不管模樣還是性情,跟他像了個十足。
老三也不辜負他的期望,十五歲去了西北大營,在那裏曆練了三年才回盛京。回京後,一直禦前行走,給天子做伴當。本來老三是能做一番大事業的,誰知道竟然一病不起,就這麼撒手人寰了。撇下一雙兒女,父母高堂。
可見富貴有命,世事無常。
他歎了一聲,對老妻說道:“老三走得早,咱們一定要多多幫襯三房才是。孤兒寡母,不能委屈了他們。”
“這還用你說,老三是我親生的兒子,他雖然不在了,他的兒子女兒,也是我嫡親的孫子孫女。”
老侯爺自然知道老妻不會委屈三房:“老三的兒子瓊哥兒倒是個練武的料子,早些年跟著老三也打下了底子,這幾年都荒廢了。也該拾起來才是。”
顧老夫人本想點頭,但是想到三兒媳婦的自打三兒子去了之後就像變了一個人似的,到了嘴邊的話就變了:“這事情,恐怕要問問老三家的才是。”
老侯爺十分詫異:“怎麼她不願意嗎?”
顧老夫人搖了搖頭:“說倒也不是不願意,畢竟三房就這個一個兒子,當初我要抱蕙姐兒養她都不同意,如今瓊哥兒是她們房的唯一的希望,我們做上人的也不好插手,總要問問三兒媳的意思才好。”
老侯爺點點頭。
心思又轉到四兒子身上來,提到老四,老侯爺就十分不滿:“自從張氏死了之後,他就像掉了魂,啥也不管,到現在房中連個男丁都沒有,哪有半分男子漢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