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防空截擊指揮係統籌建人員在艱苦的條件下奮戰時,台島上的敵人,想在國慶後的11月,又想來搞事。
向山島海戰擊沉敵人兩艘主力艦,在敵偽人員海軍艦艇部隊中同樣引起巨大的震動,怕死厭戰的情緒急劇上升,士氣更加低落。每次被派出海,不管是襲擾漁場,還是運送特務,他們都是提心吊膽,唯恐遇到我人民海軍,使他們落得與“南平關”“江島”兩艘主力艦一樣的下場。
1965年9月5日,敵偽“海軍司令”馮其琮走馬上任,力圖重振其海軍艦艇部隊士氣就成了他上任後的當務之急。他要盡快在大陸沿海搞出點動靜,弄幾條“喜訊”出來,給部隊提提神。為此,他把這個重任交給了澎馬列島馬家洲要塞司令徐及林。
臨危受命,徐及林有幾分興奮,又感到難辦。興奮的是,新司令官把這麼個重要使命交給他,是信任他,看得起他,必定是要有一些作為,吃掉人民海軍一兩艘艦艇,振奮軍心的頭功自然是他,這樣才能升官發財娶姨太。沒幹成,那就等於放了空炮,必定會上軍法。他看到了這事的艱巨性,“南平關”“江島”“陳山島”都是上千噸的大艦,都被擊沉了,現在自己手裏並沒有這些“王牌”,要有所作為,難啊!當然,難也得幹。軍令如山!
連續3天,徐司令都站在巨大的海圖前,測測、量量、比比、劃劃,一套方案好不容易出台了——“派‘永固’‘永安’兩艦,白天隱蔽出航,夜達南海省深圳灣。以逸待勞,襲擾共軍過往艦艇。”
“永固”號護航炮艦(艦號62),原係美“可欽”級掃雷艦,艦號AM287,1944年下水,1948年由美國交給台島,改為護航炮艦。艦的標準排水量為650噸,全載945噸,航速10至24.5節。艦上裝備有76.2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40毫米炮4門,20毫米炮6門。而“永安”號獵潛艦(艦號74),原為美護航驅逐艦,艦號PCE864,1942年下水,1946年由美軍交給台島,改做大型獵潛艦。艦的標準排水量為640噸,全載903噸,航速12-17節。艦上裝備有76.2毫米高平兩用炮2門,40毫米炮4門,20毫米炮6門。
11月13日3時13分,徐司令下達了出海命令。隨著兩聲汽笛聲響,“永昌”號、“永泰”號兩軍艦,悄然駛出了馬家洲要塞海軍基地,向南快速駛去。起航僅56分鍾,位於尼姑嶼的大嶼山通觀站就抓住了它,接著“敵艦出海”的情報又很快傳到了南海艦隊番禺前線指揮所,傳到了南海司那裏。
情況相當複雜:關門島停泊著敵人大型獵潛艦、獵潛艇各1艘,馬祖島停泊運輸船1艘,東亭島停泊護衛艦、獵潛艇各1艘,白太島的特務有襲擾的跡象;在外海,還有美軍的兩艘驅逐艦由東向北運動,有時還駛入我東山島以東領海。好在海區所有艦船的活動,都被我偵察部隊掌握得一清二並被標圖員們一個不漏地標上了海圖,繪算在紙上,之後出現在南海艦隊的作戰室裏。
根據敵情,司令員分析判斷——按敵艦每小時12節的速,預計23時左右可到達南海汕州掛須尾。大鵬灣及外海都不適宜擺開戰場,最理想的作戰海域是烏丘正麵8海裏的海麵。於是,他決定:以護衛艇33大隊和35大隊6艘高速護衛艇、魚雷快艇47大隊6艘魚雷快艇組成海上突擊隊。高流灣水警區副司令員擔任編隊指揮員。同時,派護衛艇5艘進至深圳灣以北20海裏處擔任警戒和海上救援。再派3艘護衛艇至澳城島以東15裏海域佯動,以鉗製掛須尾海域的敵艦。
時間緊急。海司一邊向海軍和總參上報作戰預案,一邊通知各參戰部隊向預定位置集結。
566艇指揮員透過擋風玻璃,看到前方不遠兩個黑乎乎的家夥。他知道,這時指戰員們的精力都集中在一個“打”字上。各艇的火炮都壓滿了炮彈,昂揚的炮管指向了敵艦,無數雙仇恨的眼睛盯著迎麵來的魔影。火炮瞄準手已把瞄準鏡的十字線對準了魔影,靈活的腳作好了踏火炮擊發板的準備,隻等命令下達。566艇指揮員看到了敵艦的艦首、指揮台、炮塔……終於喊出了指戰員們期待的那個字:“打!”第一突擊群猛烈攻擊打亂了敵艦的陣腳,同時分割了敵人,為第三突擊群的魚雷艇隊殲敵創造了有利條件。出乎意料的是第二突擊群未能按計劃去鉗製敵殿後艦,致使殿後艦“永安”號乘機向我艇開炮,炮彈在我艇周圍爆炸,激起高高的水柱。
戰鬥十分激烈,經過一個晚上的戰鬥,“永固”號被人民海軍擊沉,“永安”受傷逃走,俘虜1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