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一個小意外發生了。當我出現在倫敦郊區的麥田時,在我周圍的麥田居然有規律的倒伏了一大片,憑空出現了一個造型優美而神秘的麥田圈。
我思考了片刻,得到了原因。我對小宇宙執行寫操作時等於向小宇宙引入了負熵流,多餘的負熵自動轉化成了虛擬世界裏的某種秩序,以麥田圈的方式顯現了出來。
我站在泰晤士河邊的麥田裏,感受小鳥的低鳴與嫩草的芬芳,此刻的我隻是上位麵的“我”提取的一段思維加上相關程序組。麥田、地球、乃至太陽係,都隻是計算機裏運行的一段程序而已。滿天的繁星則是直接調取的主程序星光數據,它們並不真的存在於貝爾的小宇宙裏。
現在是耶穌出生後的第1879年,計算機內每過一百年相當於觀測站裏的一年,我離開麥田圈中央,開始著手調查第一個印象深刻的人——牛頓。
我調閱過兩年前的檔案,對這個人很有興趣。
牛頓,1643年出生,小時候動手製作了日晷儀、鼠力風車、變向風車、水鍾,四輪馬車;青年時期自學了歐幾裏德的《幾何原本》和笛卡爾的《幾何》後經過深入思考發現了微積分,又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加速度定律,創立了經典力學。他還用磁力驗證了慣性質量和引力質量的等效性,再往後走一步就是廣義相對論了。
接下來,他還觀察到了光的色散,為了避免色散自製了反射式天文望遠鏡。之後牛頓從事光學和化學的研究,發現光的幹涉衍射現象(單縫衍射和牛頓環),得出金屬置換順序表和物質複分解反應規律,初步創立原子論;另外,他還導出了聲速公式、擴散定律和熱傳導方程。
這人強的也太離譜了,主程序裏還從來沒有這樣逆天的個體出現過呢!
貝爾一定在某個程度上影響了他,沒準他根本就是得到了貝爾複製的思維片段。隻是不知道她出現在牛頓麵前的形象是聖女貞德,還是微笑的蒙娜麗莎。
以我對貝爾的了解,她應該不是牛頓本人。
我選擇徒步行走加搭乘馬車的方式,輾轉兩天才到達伍爾斯索普村。
我盡量不用超能力,免得被貝爾注意到。
我發現雖然那棵傳說中的蘋果樹地上部分早在1814年就枯幹了,然而它的根部從未死去,十數年前又發出了新芽,現在已長成了幾米高的大樹,可以說這棵樹已活了350年。
另外我還從土裏找到了一塊石板,它曾經是牛頓的書桌。這些發現為我分析1665~1667年牛頓的思維過程提供了重要幫助。
他的腦電波曾經穿過這些物品,影響了物品內粒子的分布,我的計算能力足以從遺物還原出他們的大部分腦電波信息。很遺憾,我沒有找到任何思維過程被她影響的證據。
我很快複原了他那兩年在蘋果樹下的思維過程。他有一半的時間在懊惱自己把青梅竹馬女孩兒的手當做煙灰缸這事,雖然就是那個瞬間他找到了積分方法。
這個女孩的容貌通過牛頓的腦電波信息呈現在我麵前,我看不出這是不是她給自己選擇的人類軀體,而對後續的分析結果是令人失望的,牛頓當時的每一步邏輯推理都是自然而然發生的,沒有她介入的痕跡。
那枚砸在他頭上的蘋果真的使他意識到了地球引力的存在,並猜測和月亮繞地球轉是同一種力。
這麼說那個被傳為笑談的自由觀測員文章居然是真的,真是不可思議。
但他那時還沒理解向心力和離心力,微積分的應用也還不純熟,沒有據此導出引力是平方反比的,更不可能得出行星的橢圓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