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一戰爭並非兒戲,一個不小心就會造成全世界的核毀滅,因此張猛原則上不同意冒險,但也不阻止大唐國防部采取一些實際行動,以便檢驗美蘇兩大軍事集團的忍耐性和摸清對方的底線。
美國剛剛在越戰中慘敗,國力消耗巨大,因此大唐國防部認為美國暫時無力跟大唐帝國正麵抗衡,因此打算拿美國的北約盟友先開刀,試探美國的反應。
北約的全稱是北大西洋公約組織,是美國與西歐、北美主要發達國家建立的軍事集團組織。包括加拿大、英國、法國、比利時、荷蘭、盧森堡、丹麥、挪威、冰島、葡萄牙、意大利共12國。
北約成立之初並未將大唐帝國列為對抗目標,不過隨著大唐帝國在越戰中同美國對抗,令美國政府調整了北約章程,推動北約東擴的遏製蘇聯的計劃的同時,也推動南擴計劃,北約觸手向南美洲擴張,吸收阿根廷、巴西、智利等國家加入北約,從而形成環太平洋包圍大唐帝國的戰略態勢。
北約南擴令大唐帝國十分不爽,張猛當即批複國防部的新一輪的反製軍事行動,要給美國和北約一點顏色看看。
英國是美國的重要盟友,也是北約中重要的成員國之一,同時跟大唐帝國一直處於敵視狀態,這是因為大唐帝國趁著二戰期間占領了愛爾蘭島,其中北愛爾蘭本是英國領土,如果說大唐帝國占領了英國大部分海外殖民地隻是奪妻之恨的話,那麼占領愛爾蘭島對英國來說就是切膚之痛,兩者意義不同,但實質都是令唐英兩國處於敵視的關鍵因素。
英國一直暗中支持北愛爾蘭武裝反抗大唐帝國的統治,甚至很多英國現役和退役軍人也都加入愛爾蘭遊擊隊,一直對抗在愛爾蘭的唐軍,雖然規模一直不大,但唐軍始終剿滅不幹淨,很是頭疼。
美國默許了英國在愛爾蘭的動作,這是讓大唐帝國決定狠狠教訓英國一頓,打狗給主人看的直接原因。
1970年2月2日淩晨,唐軍三架猛禽戰鬥機在清剿愛爾蘭遊擊隊過程中,眼見十幾個重要目標人物逃往英國駐北愛爾蘭領事館,頓時發射了六枚空對地三叉戟巡航導彈,瞬間將整個領事館夷為平地,包括英國領事在內造成一百多人死傷。
這件事終於給了英國政府借口,大肆抨擊大唐帝國,但大唐帝國渾然不懼,反而指責英國領事館窩藏愛爾蘭武裝分子,雙方鬧得不可開交,美國出麵調停,卻沒有任何成效。
第三天,在英國政府的默許下,英國爆發了大規模反唐示威遊行,很快超出英國政府控製範圍,很多唐人商鋪被打砸搶燒,更多華人也被連累,甚至造成死傷。
大唐帝國終於等來了借口,直接對英國政府下達了最後通牒令,限令英國政府在24小時內結束反唐示威遊行,抓捕所有傷害唐人和華人的犯罪分子,賠償一切經濟損失,同時停止對愛爾蘭武裝分子的幫助等等要求。
英國政府首相薩爾切立即向美國和北約求助,美國政府認為大唐帝國不會輕易動武,認為美唐之間的核均勢會令大唐帝國有所忌憚。
然而,美國誤判了,造成英國政府強硬對待大唐帝國,結果唐英戰爭不受控製的爆發了。
2月6日中午時分,凱爾特海的天空烏雲密布,大唐帝國大西洋艦隊主力展開大規模實戰軍事演習,被國際媒體稱之為戰前恫嚇,可惜薩爾切沒有判明唐軍的軍事意圖,反而以為有美國和北約撐腰,同樣派出英國皇家海軍主力艦隊,臨時在距離大唐海軍演習區域西部300公裏外也進行軍事演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