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六十二章 糗事(2 / 2)

可惜後來秦小豬“祥瑞”的名聲不脛而走,小豬因此得了個雅號,叫作“禦免”。後來更是以訛傳訛,成了“禦兔”。

除了那些不相幹的人,另有兩人也對這道恩旨不滿意。一個是方明德,一個就是秦小豬自己。

秦小豬想要什麼,猜也猜得出來。這廝最是俗氣不過,她覺得皇帝賞她個空名頭,不如給她真金白銀來的實在。要說還是遠航歸來的徒弟栓子,給她的禮物有分量。栓子就曉得她師傅是個大俗人,愛那些亮閃閃沉甸甸的東西。回來後專程雇了一輛車馬,給小豬送她搜集的金疙瘩和各色寶石原石。此外還投其所好,給小豬師傅稍帶回來好些貴重木料。秦小豬看到眼裏,很是歡喜。但到底不好意思收徒弟攢著娶夫郎的錢,便隻撿了幾根可遇不可求的好木料收下。

方明德對這道旨意不滿意,也是情理之中。她得到消息說秦小豬做了博文學士,臉色臭的就跟新出爐的****一般難看。想她方明德自幼苦讀,十載寒窗,幾經科場。十分努力加三分運氣,才得以做了探花娘。而後又虧了女帝恩典,方做得個沒名沒號的翰林學士。她秦小豬何德何能,大草包一個。不學無術,好逸惡勞。還不曉得讀過幾本書,居然也敢忝著臉,冒認自個是“博文”學士。但因為這是聖上金口玉言親自下旨封的,方某人不敢出言駁斥。一肚子鬱悶沒處發泄,全憋在心裏。樊大郎瞧不下去,便勸她出門走走。

方明德騎著小毛驢,帶著親隨出了城。行到鄉間,見許多老農在田地裏勞作。目光所及,看到一塊綠油油的田地。方明德不禁感慨這片田地長勢喜人,待到收獲時節定能獲得不錯的收成。親隨是個廂兵營裏出來的小丫頭,年紀和錦兒差不多,平日在樊大郎麵前沒規沒據慣了。聞言便“撲哧”笑出聲,方明德被她笑得尷尬,心裏火氣上來,怒道:“你這是嗤笑本官嗎,難道本官哪裏說錯了。”

親隨見娘子真惱了,忙收斂臉上戲謔神色,陪笑道:“官人,那是韭菜。”這個菜方明德午間才吃過,回想了下似乎確是這個模樣。方明德惱羞成怒,繃著臉,也不搭理小親隨,趕著毛驢又往前走。待走到一處池塘,看見有老農在水中勞作。長長的水草被連根拔起,根須上還裹著泥。方明德想,這會總不會錯了吧,便道:“這拔出來的草是要拿去喂大牲口吧。”小親隨就是本地人,不用看也曉得現下水塘裏有哪些出息。一聽方明德的話,想嗤笑兩句。怕又惹了上官不高興,就沒敢笑出來。

田裏勞作的大小村婦們,也聽到方明德的言語,一個婆子抬頭看向方明德。認出是本地衙門裏的方大人,不好和她太過計較,便笑嗬嗬地招呼小親隨道:“丫頭,過來過來。”小親隨不大樂意聽這婆子召喚,但方明德教訓過她要尊老愛幼。此刻當著方大人的麵,不好甩這婆子的臉麵。搖搖晃晃走到婆子跟前,虎著臉問道:“兀那婆子,你要作甚。”婆子也不在意,轉身把一把剛拔上來的“水草”遞到親隨手裏,依舊笑容可親道:“帶回去給樊郎君晚間添菜。”

小親隨一聽這是要白送她好東西,這才露出個笑臉。她就跟著方明德家裏的廚下開夥,帶回去給樊大郎,不就是要給她自己加菜嗎。說起來,方明德這個官當得委實窩囊,家裏連個廚娘都沒。一大家子連大人帶仆役吃飯,全都指著樊大郎和一個附近過來幫傭的小小子。

方明德這時騎著小驢已經走遠了,發覺小親隨沒有跟上來。回頭一看,就瞧見那丫頭正從老農手裏接過一大把“草料”,估計是帶回去晚上喂驢子用的,便沒多做言語,隻叫小丫頭快些跟上。晚上吃飯時,桌上多了一大盤茭白炒肉。沒有加醬清炒,滋味清新爽口。方明德吃過大呼美味,問樊大郎這菜是幾時買的,叫他明日再去置辦些。樊大郎奇道,不是你們出門遛彎帶回來的嗎。小親隨和小小子也在一個桌上吃飯,聞聽此言,那丫頭仗著樊大郎在場,又哈哈大笑起來。

方明德想起韭菜的糗事,對親隨瞪眼喝斥道:“笑什麼笑。問你幾時買的菜呢,還不好生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