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1 / 1)

這段時間,手塚國光的人生可算是叫做——跌到了穀底。

首先是媽媽手塚雅美離開人世。手塚媽媽二〇一〇年六月,就被查出胃癌晚期,人生的最後一段時間,基本上是在醫院裏度過的。當初醫生說,可能過不了半年,而手塚媽媽溫柔的微笑,陪手塚度過了兩個春節。

手塚媽媽臨終前安慰手塚,“上天給了我多餘的時間去完成未完成的事情,國光,我已經很滿足了。”

可是手塚國光不甘心。他不明白為什麼母親說滿足了,明明自己還沒替她找回她疼愛的小兒子,小自己九歲的親弟弟;這個在美好的年華裏痛失愛人,獨自撫養兩孩子的慈母,自己還沒來得及好好的孝順她,她卻選擇了放棄享受的權利。

手塚國光出生在一個職工家庭,家世普通而又清白:父親在世時是一個普通的公務員,在一次公共實踐中出了意外。那年手塚17歲,弟弟8歲。風華正茂的母親沒有改嫁,獨自支撐起整個家庭。

母親是東京生物研究院的研究人員,薪水不能讓全家富裕,生活也算過的去,隻是過快的生活節奏與單身媽媽的幸酸讓她無法繼續兼顧家裏。那一年,弟弟還是個剛上二年級的小學生,作為高中生的手塚國光,主動包攬下家裏的所有家務,包括照顧年幼、淘氣的弟弟。

那幾年,憑著手塚的一絲不苟與手塚媽媽的盡職盡責,幸苦自是不能避免,但總體來說,也算安穩。盡管母親起早貪黑的工作忙於生計,但兩兄弟相親相愛、兄友弟恭,成長路上所缺失的父愛,被兄弟之情填得殷實。

手塚還具有超乎常人的堅毅品質,嚴以律己,不輕易妥協,生活的變故並未對他的學業造成任何影響。盡管天資聰明,但依舊勤學刻苦,18歲以優越的成績考入東大。因為體恤母親的幸苦,大學的美好時光,手塚分秒必爭,從不鬆懈,緊緊用了三年時間,順利得到學校的認可,提前一年拿到學位證書,22歲那年正式踏上社會。

手塚參加工作那一年,一直窺視手塚這個香餑餑的左鄰右舍、親戚路人,踏破門檻的為他做媒,介紹對象。手塚沒有反抗,聽從母親的安排,結婚生子。

結婚那天,手塚以為自己已經步入人類生活的最終形態:成為一個規矩的上班族,結婚生子、認真工作,努力賺錢養家糊口。手塚始終沒忘記要做一個好兒子、好丈夫、好兄長。

隻是一個意外打破了一切:就在手塚結婚的當天,13歲生日都還沒有過的弟弟——失蹤了。

手塚找遍了所有可能出現的地方,問遍所有可能知道的人,沒有任何線索,警察都束手無策。

警察推論,有可能是離家出走。可是手塚國光想不出平日裏雖然淘氣,但還是聽他話的弟弟,有什麼理由要選擇離家出走。

手塚國光一邊疲憊的應付忙碌的工作,一邊焦急的尋找失蹤的弟弟。一年多以後,又扛起了做為一個父親的責任,那年手塚23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