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開本大小來看,清代則是多種多樣,政府出版物的開本都較大,民間出版物多為中小開本,有一種稱為夾帶本的,是曆代最小的開本,約相當於今天的128開,字很小,但印刷裝訂都很精致。
清代出現了一種連續性出版物,一種是《晉紳錄》,一種是《京報》,《晉紳錄》按季出版,內容為中央、地方官員的名錄,以紅紙為封皮,稱為紅皮書。《京報》相當於今天的報紙,但也裝訂成冊,每期二三頁或六七頁不等,封皮有白紙,黃紙不等,封麵蓋有紅色“京版”二字,有刻版和木活字兩種,由於有時限性,印裝都十分粗糙。但作為連續性出版物,在出版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從18世紀初期開始,西方的印刷技術逐漸傳入我國,近代出版印刷業開始興起。隨著新型印刷技術的應用,書籍的裝幀形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今天所使用的冊頁裝及矩形開本等基本形式,則起源於我國的宋代,約公元14世紀,逐漸傳向西方。雖然在材料、工藝方法等方麵有階改進,但其基本形式,仍為中國古代所首創。
美是藝術和現實事物給人們帶來愉悅的感覺和體會。美的東西除具備人類珍視的和諧,簡潔等共同特征外,還包括著受曆史和社會製約的因素。有些事物像彗星般乍看起來閃爍耀眼"刹那間又淹沒在黑暗之中,因此,就不會有永恒的美。傳世佳作有的起始隻不過是消遣之作,但後人卻從中發現其永恒的藝術價值。美反映在藝術作品裏的特征是(各個部分勻稱和諧的比例及色彩變幻的鮮明性和新穎性,形式的適宜性與完整性,形式與內容的統一性等等。書籍通過內容與形式,讓讀者進行審美活動,因此,書籍裝幀藝術工作者就要將作者的思想感情通過媒體與技巧表現出來,以增加文學藝術的感染力,增強讀者閱讀的樂趣。
書籍裝幀的藝術性包括品位性與可賞價值。版麵的審美價值並非在設計原稿,而是通過製作將設計意圖定型,並準確地傳達作品的風格與內涵。書籍裝幀的美,給人的感受應該是起悅目、賞心、怡神,起到陶冶情操的作用。書籍是人類文明的標誌和載體,它是科學與藝術的完美結合體。科學與藝術,都需要創造力,依靠知覺(靈感)激發創造力。科學的直覺,是從實驗與理解中求得,藝術的直覺,則是從生活與意識中求得。在記載人類文明時,也向人類展示不同時期的書籍裝幀的藝術性,也就是美感。美在不同時期表現出不同的“性質”,因“性質”不同表現出不同的美,如:古典時期的秩序美、工業革命時期的幾何美、信息時代的變化美。
首先,在原始生活中!靠群居方式在模仿自然中探索萬物的玄奧;靠敏銳的知覺能力,加入自我意識!並且把對未知、神秘、無形的質疑,通過事物的形象、色彩感知#轉化成實有的作品,形成文化係統的基礎。
在原始藝術中,我們驚異地發現,先民因對自然界認識的局限性,不僅關心眼前的生活記錄,更表現那看不見的、摸不到的內心渴求。原始的美!在表現方式上有其共通性,即雖然外在形式上不斷改變,但和諧本質是永遠不變。從新石器時代起,表現自然的樸素線條,反複的幾何圖形所表現的數學概念,添加在生動、單純的器具上。作品的特點講求對稱,比例,它代表了嚴肅秩序的生活理念!這就是古典時期的秩序美。
早期的宗教文化,通過手抄本宣揚教義,其功能並不亞於印刷物,通過紙張、羊皮、絹絲、樹葉等不同載體,都一樣使教義深植人心。
其二,15世紀德國穀騰堡(Johann
Gutenerg)使用活字版起,改變了傳統的手抄書方式,加速了信息通道,尤其是書籍形式不斷的完善,使文化得以迅速傳播。
1750年,法國哲學家包姆佳敦(Alexander
Baumgarten)為美學的興起做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群體美典型.印象主義突破古典主義防線,新組合光線#色彩、形態素材、立體主義更不局限在單一時間。視點的觀察表現!應用多種素材尋求構成。許多藝術運動,與舊理念相對抗,建立了現代造型意識的理論基礎。
工業大生產改變了人們的速度觀念,照相機的發明改進了印刷技術。1870年後,在工業產品外觀上,以間接的造型表現優雅的形式,莫利斯強調藝術和工業的結合。他說藝術不僅是美。更該是思想的表現。1919年格羅畢斯在德國創立的包浩斯學校,結合工業、技術、美學理論,采用了集體創作方式,從經濟、生理、心理各方麵探討“視覺語言化”,建立大眾所能接受的美感共識,就是工業革命時期的幾何美。
這個時期,美感善於利用當代工業社會文明,利用各種材料!做形體及色彩的綜合表現,製造出另一種新的視覺形象。印刷品設計中最常用幾何形態,依循一定法則,頗具明快單純魅力,容易在版麵上造成強烈視覺印象。
其三,曆史進入二十世紀,由於戰後全球會相對穩定,經濟和科技獲得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尤其是五六十年代,電子革命的興起,對整個人類的生活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時期,所有的傳播科技迅速出現,形成一個浪潮,信息淹沒了既存的美感標準。達達主義藝術家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硝煙中,提出了反理性呐喊的抽象藝術。第二次世界大戰時,信息傳播科技又得到了迅速的膨脹,1940年產生了電腦!邁入了第三傳播浪潮。以信息為基礎的社會中,新發明更借各種傳播媒體,作廣泛的宣傳,並且迅速影響到文化領域。
因物質文明使人產生迷失!如將顏料飛濺在畫布上的“行動繪畫”;在鏡頭中從新組合的“照相寫實主義”,這些藝術流派都反起傳統形式,也反對將作品藏在美術館裏;主張在街頭演出的“觀念藝術”;推崇將山巔水湄做媒材,用機械為畫筆的“地景藝術”,也嚐試拋棄傳統的表現方式。這時期的藝術,沒有統一的標準,隻有藝術家個人的感情宣泄。
電子、鐳射科技,為人類開創了一個全新的科技藝術天地。通過藝術處理,把原本平淡無奇的影像轉化成絢麗新奇的幻想,創造出虛構,裝飾味濃的景象,這種神秘性的變形、組合,表麵上雖然是零散的單純畫麵,但以不確定的影像,強烈的激發人們感官及意識的活動,從而打破了傳統書籍裝幀的觀念,形成不確定的審美觀。這就是信息時代的變化美。
總之,和諧乃是公認的審美準則,它以秩序!統一為特征,它的可貴之處在於減少視覺接受對象時的困難。美產生於新刺激和舊經驗的調和,如刺激過度,就不一定美!可能是醜,就會被拒絕接受。藝術的價值在於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地區塑造出各不相同的典型性格!以滿足各種追新求變的心理要求。
現代書籍裝幀的美學觀,結合了社會、經濟、文化、科技關係,書籍美的評估,應根據美學與科技的原則,以能給讀者有何幫助、何種程度的滿足,為其衡量標準。這就通過版麵的配置,達到亞奎那說的12美的事物,乃是那些叫人賞心悅目的東西。
在書籍裝幀的美感中構成的最基本的形式是1點、線、麵。點#線#麵可以組成各種圖形,其中最原始、最基本的是幾何圖形"幾何圖形具有規則性!有明快理性的視覺印象!使得原本複雜而混亂現象!得以最簡單的群組加以條理化。單純的線條印象強烈,也容易組合成一個條理分明的組織關係,不論讀者知識程度高低,都能接受。
遠在原始社會時期,幾何圖形就應用在器物上,裝飾發生始於用抽象自然界中某些簡單、有限、固定的東西構成。現在則可運用電腦,做隨機組合,快速提供同一主題的不同造型的多種選擇,使裝幀中的圖形得到出乎意料的新式樣。
一、點
(一)點的現象點在造型上,無具體的大小、形狀、數目、方向等限製,它根據環境和條件而確定。對書籍來說,版麵上每一個子都是一個點。
(二)點的特征僅有一點時,注意力會集中在此,稱作焦點。點,在不規則時,呈現散漫狀。移動的單點會引起人們的凝視,兩點隻要在視線內,不論距離大小,在人們的心理上總會在兩點間牽上一條連接得線,稱之“心理線”
(三)點的造型由密度間隔、明暗變化產生活潑、擴散、呼應、遠近、集結等形態。
(四)點的功能點是符號,如盲人的點字;點也是編排電腦程序的一個重要基點。點常用於重複標題的開頭;分項說明的前麵;著重文字的標識,也用來作間隔#連續、轉麵的符號標識。
二、線
線直接關係到形的美醜,可以左右形的性格,也是書籍裝幀家最基本的表現手段。用筆畫、刀刻、撕裂、火燒、水浸產生不同的線,能表現不同的意識。史前藝術本質上是一種線條藝術,由線組成圖像,構成一幅凝聚性強烈的畫麵效果。線也在自然界的生物與非生物中,如河流分支、閃電時的電光、植物的葉脈、動物的斑紋、細胞的分裂組合等等,都能找到線的功能存在。線,適合有目的的各種表現。造型的線,是粗細、長短、濃淡、曲直變化的線,形成不同運動速度意識。利用線形藝術可表達溫馨、甜蜜、哀怨、憤怒、悲傷等情感意蘊。文字排列成線,主要是利於閱讀;標題如用線引出可加強重要性;複雜的圖文關係,靠線來區隔、統一,產生鮮明視覺對比,表達不同的情感效果。
(一)線的現象點的一定構成線!向一個方向移動為直線,方向連續變化移動則成曲線。
(二)線的特征
分直線、曲線兩種基本形態。直線的方向性明確,有簡潔。直接的視覺效果、直線有連接、不連接、鋸狀(折線)之分。曲線有波紋、旋紋和自由隨意等形狀之分。有逐層的對角線,常用於追求視覺的興奮與激動效果。
(三)線的造型由粗細、長短、不同彎曲盤旋、反複、堆積而成,靠線與線的交織組和,形成重量、位置、動感、速度效果。線是形的輪廓,直接關係到形的美醜,能表現形的特點。
(四)線的功能線是表達情感的語言,經過處理的線,產生加強的效果。重要的稿件可以借助線使其突出。如給整篇稿子加框,則會因與其他稿件在版麵上處理的不同!而引起讀者的注意既增加強勢。設計中常用表格線、強調線、框線,虛線的變化以提高讀者的注意力。
三、麵
線的移動所成的形跡為麵。平麵的形由輪廓線決定,立體的形由外輪廓線與空間關係決定,受重量、空間、運動影響,給人的感覺不同。
(一)麵的現象麵就是形。透過觀察,自然界提供了最佳的教材圖形,如蜂窩的六角形、蜘蛛網的放射形、礦石的結晶體形、貝殼的螺紋形、仙人球的體形,都是由簡單的一種或數種不同的麵組合而成。
(二)麵的特征麵的構成由四周輪廓線決定。如角、方、園等基本形,看似各自獨立,卻又互相衍生,創造出變化多端的形體。麵分有幾何形、自由形兩種、幾何形由點、線、麵、體組成,視覺傳達效果顯著,具理性美。當自由形表現非具象效果時,因變化得不規則性顯得浪漫、富於情趣味,具有感性美。
(三)麵的造型麵的造型方式,由麵加麵、麵的切斷、線的移動、點的放射而產生。
(四)麵的功能
對稱的麵,形成不斷連接的韻律效果,非對稱的麵具有力的感覺。
除點、線、麵外在書籍裝幀的美感構成中,還有空間與向度。空間與向度空間強調均勻度及合理性。設計者可在有限的版麵空間裏,自由的憧憬,進行文圖布局,通過層次、重心、指向的藝術處理與表現,和諧的解決空間的相互關係,形成萬象統一的境地,讀者可在讀賞時作任意的延伸。
人們有不自覺被物體方向牽引的傾向。會對向心性、離心性、同心性、移動性等不同方向的注意力增強。如版麵內方向性混亂時,指向不明顯時,易形成混亂。方向性受製於版麵乃至整個書籍設計中的設計軸線,也就是藝術性,與重量一樣受位置影響,是決定平衡的要素。這是書籍裝幀中重要的一點。
當我們發現一本平淡無味的讀物,枯燥的文字羅列,無節奏變化的文體結構,千篇一律的字形版式。你會為其內在的單薄而感到不能滿足,你會感到整個讀物缺乏增強注意力的因素。所以必須把握書籍裝幀中的藝術性,也就是美感。總之,隨著社會、人的意識不斷變化和科技的進步,書籍裝幀中美感也發生不同“性質”的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