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嬰總是愛笑,笑起來又格外的甜美,男人便給女嬰起名叫“歡顏”,意為“容顏歡樂”。
他希望女嬰能夠永遠快樂,不被任何的負麵情緒和惡念所侵擾。
在男人的教養下,歡顏逐漸長大。
就如男人所期待的那樣,快樂又美好。
盡管她是所有惡念的化身,卻完全看不出和“惡”沾邊的模樣。
隻是比一般的女孩子更愛撒嬌,更黏人一些,喜歡軟軟糯糯地叫男人“神明大人”。
男人是這個世界上最後一位神,他並沒有賦予自己什麼姓名,人類祭拜的時候也隻稱呼他為“神明”或者“神明大人”。
他便也習慣了這樣的稱呼,從未想過要給自己起個名字。
畢竟他一直獨自一人,也不會有人喚他的名字。
幾千年了,早就習慣了。
盡管歡顏不是第一稱呼他為“神明大人”的人,可歡顏的聲音最甜,笑容最美好,這一切都讓他心中變得柔軟。
是他的用心教導,讓歡顏變得越來越好,這樣的結果,讓他很欣慰。
為了讓歡顏多接觸人類,了解人類的習性,成為一個真正有血有肉的生命,神明常常會帶著歡顏四處玩耍。
歡顏很乖巧,也很聽話,雖然有些貪玩,但隻要神明開口,她都會順從。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歡顏一直都像個正常的人類小孩一樣,活潑愛笑,十分討人喜歡。
可這一切的平靜祥和,直到一個修為強大的修士出現,被打破了。
那是神明第一次見到歡顏流露出“惡”的模樣,和平日裏判若兩人。
讓他真真切切地意識到,惡念的化身本該是什麼樣子。
但他卻不忍出言責備。
如果不是那修士一而再再而三的逼迫,又招招必殺置歡顏於死地,歡顏也不會爆發。
這不是歡顏的錯。
歡顏待在神明的身邊,惡念氣息會被掩蓋,大多數修士都很難看出她的真身,自然不會找歡顏的麻煩。
但那位修士的修為極高,竟是看穿了歡顏的身份。
他又嫉惡如仇,認為所有“惡”的存在都該被斬殺,所以不管不顧就對歡顏動了手。
最後的結果,修士被歡顏殺了。
神明趕過來的時候,一切都晚了。
歡顏一身猩紅的血跡,看向神明的時候,眸光卻又變得溫順了起來。
彼時已經是兩百年後,歡顏長大成了少女的模樣,她的容貌越發精致豔麗,染上血的白皙臉頰,多了幾分妖冶的頹靡。
然後,她用略帶委屈,又仿佛找到了依靠的語調,軟糯糯地叫了一聲:“神明大人。”
神明隻感覺自己心口一滯。
他的第一念頭,並不是“惡念靈體終究還是開殺戒了”,而是“我精心養大的孩子遭受到多大的委屈,才會動了殺機”。
他養大的孩子,他很了解。
即使歡顏本性為惡,也絕不會隨意對人出手,更不會輕易動殺念。
這一點上,他從未有過懷疑。
神明走過去,施法去掉了歡顏身上的血汙,輕輕地把歡顏擁進懷裏:“別怕,交給我。”
他的語氣平靜,帶著安定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