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嬋吩咐完了,又和高子軒商量收縮榮親王府的勢力,更讓高子軒把兵權交上,以後行事也切莫張揚,另外,兩人商議著,等朝局穩定之後,一定要悠閑度日,省的新皇對他們榮親王府不放心。
雖然說康成帝是高子軒的嫡親哥哥,可做皇帝的哪個不疑心,先前皇上對高子軒好,那是因為兩人都是王爺的緣故,沒有什麼利益衝突,現如今,他是皇上,高子軒若是手握兵權,行事再不收斂,說不定哪一時會招了忌諱,這樣反而不美。
反正兩人也沒有多大的野心,不若趁著現如今早早的退步。
主意拿定,月嬋心裏也塌實了些,自此之後便在家裏相夫教子,出門訪客的機會都少。
高子軒更是在輔助康成帝徹底掌握朝局之後,便開始三天打漁兩天曬網,早朝能不去就不去,衙門也甚少再見到他,康成帝問起,隻說要在家裏陪老婆。
他和月嬋兩人經常不在長安城居住,一年裏大多數的時間都在城外的溫泉莊子上,兩個人讀書談詩論經,下棋作畫,有時候相攜著在池塘邊垂釣,日子過的自在非常。
康成帝有什麼朝中大事要尋高子軒商議,通常要派人三催四請才能見到人,隻恨的跳腳大罵,說高子軒白拿了朝庭奉祿,不知道為君分憂,更罵高子軒懶惰異常,不盡忠王事。
高子軒聽了並不覺得怎樣,隻是笑道,若是嫌棄他,他可以不要奉祿,但是如今自在的生活卻是不能丟的,隻這些話,就差點把康成帝氣個例仰,不得不扔個茶盞子把高子軒打發出去,再尋別人商議事情。
高子軒也樂的自在,朝中的事情能避就避,在家裏好好的教導承澤,又經常陪宸瑜玩耍,本來好好的兩個孩子倒也讓他養的吃喝玩樂,隻不做正經事情。
天辰帝聽了,直氣的把月嬋召進宮來痛罵一頓,讓月嬋管好那父子三人,可月嬋隻推說王爺脾氣不好,她是管不得的,很是樂見承澤被高子軒帶壞。
天辰帝似乎想到什麼,以後也就不再理會榮親王府的事情。
康成帝也沒有奈何,隻歎了口氣,想著高子軒小的時候也吃了不少苦,現在想要玩樂,且由著他,反正他是皇帝,自家親弟弟還是能養得起的,可內心裏頭,到底是有些安心的,高子軒越是不成器,他越是安心,越不用擔心榮親王府一家有什麼。
康成兩年,帝冊封皇貴妃曹氏為皇後,舉行封後大典,四皇子承潤記於皇後名下撫養。
康成三年,天辰帝逝世,康成帝大拗,罷朝三日,三日不思飲食。
高子軒和月嬋也極悲傷,天辰帝這一世過的也很不容易,心愛的人沒有保住性命,他又要對殺害愛人的女子虛於委蛇,拚盡心力替兒子打造一個清明的朝政,就連最後去世的時候也是很痛苦的,一代帝王就這麼去了,想一想,到底覺得可惜可歎。
天辰帝去世,康成帝再沒約束,不久廢了七王爺,封四王爺為質親王,又清理朝中官員,抄了一大批官員的家,一時間,康成帝鐵血帝王的名號傳遍天下。
他和天辰帝仁君手段不一樣,手段自來直接血腥,從不講情麵,官員有能力的就提拔,沒能力的就下台,又改革了許多法令政策,到了康成六年的時候,國庫存銀頭一次達到七千萬兩白銀,一時間,天下清明。
康成帝沒有女兒,因為天辰帝生前極喜宸瑜郡主,便冊封宸瑜為公主,經常召進宮中撫養。
宸瑜自小和承潤一起長大,進宮之後,自然也承歡曹皇後膝下,因為帝後的寵愛而在宮中橫行無忌,便是做了什麼事情,也自有帝後和承潤料理,倒是活脫脫又一個榮親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