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作為,決定明天的好壞(2 / 3)

其實很大程度上,我們心靈平靜的程度取決於我們能否生活在現在時,無論昨天發生了什麼,明天也許發生或不發生什麼,你身處的都是現在時——永遠如此!

許多人讓過去的問題和未來的憂慮來影響我們的現在,以至於以焦慮、沮喪和不抱希望而告終。

仔細想想,即使昨天美妙異常,我們又怎能追得回?即使明天迷霧重重,我們又怎能在今天就揭開它的神秘麵紗?我們所能把握的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隻有今天。

在每個人的生命長河裏,都泛著分分秒秒光陰的波浪,它們稍縱即逝,卻又“法力無邊”,能把你推向成功的彼岸,也會引你觸礁覆沒在險灘。時間中唯有“現在”最寶貴,抓住了“現在”,也就抓住了時間,成功就會向你招手。而“拖”卻是影響你抓住“現在”的最大障礙,就像你成功航線上的礁石。

到美國首府華盛頓觀光的旅客總不免要到華盛頓紀念碑一遊。紀念碑遊客如織,導遊會告訴你,如果排隊等搭電梯上紀念碑頂,就要等上2個鍾頭。但是他還會加上一句:“如果你願意爬樓梯,那麼一秒鍾也不必等。”

拓展開來,遊華盛頓紀念碑如此,遊我們的人生之旅又何嚐不是如此?如果你總是在等待那部電梯快速送你到頂端,說不定還不如一步一步地爬樓梯會更快一點。

有些事情也許的確是你想做的,絕非別人要你做,然而,盡管你想做,卻總是一拖再拖。你不去做現在可以做的事情,卻下決心要在將來某個時候去做。這樣,你便可以避免馬上采取行動,同時安慰自己說,你並沒有真正放棄決心要做的事情。

如果你一方麵堅持自己的生活方式,另一方麵又說你將做出改變,你的這種聲明沒有任何意義。你隻不過是個缺乏毅力的人,最後將一事無成。

拖延時間的行為也有輕重程度之分。你可以將事情拖延到一定時候,然後趕在最後期限之前完成。這是一種常見的、自欺欺人的行為。既然你是在最短的時間裏幹完工作的,那麼即使工作結果極糟,或者未能達到最佳水平,你都可以安慰自己說:“這是因為時間不夠。”其實,你的時間是很充裕的。你知道,別人比你忙、時間比你緊,可照樣能辦成事。你如果總是抱怨太忙,那你就無暇做任何工作。

有這樣一種人,他可以稱得上是拖延時間的能手。他總是在講自己製訂了多少多少計劃,要做多少多少工作。任何聽他講話的人隻要想象一下他所描述的那種緊張的生活節奏,都會驚得目瞪口呆。然而,隻要稍作進一步的了解就不難發現,這個人並沒有做多少實際工作。他總是思索著各種各樣的計劃,但卻從未著手做任何一件具體的事情。他每天晚上入睡前都會自我安慰一番,暗自保證第二天一定要完成一項工作。不然的話,他又怎能安然入睡呢?他或許知道自己第二天什麼也不會做,不過隻要能起誓明天會去做些事情,他便可以保持現在的心情平靜。

語言未必能表明你是個什麼樣的人。相比之下,行為倒更能切實地反映出你的本質。隻有你現在的行為才能表明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人們之所以拖延時間,有1\/3的原因是自我欺騙,另外2\/3的原因是逃避現實。你之所以堅持自己的這種拖延行為,是因為你從中得到了一些“好處”:

1.通過拖延時間,你顯然可以不去做那些令自己感到頭疼的事。有些事情你害怕去做,有些事情你想做又不想做。

2.維持這種自我欺騙心理可能會使你心安理得,因為你無須承認自己不是一位實幹家。

3.隻要能一再拖延時間,你可以永遠保持現狀,無須力求進取,也不必承擔任何隨之而來的風險。

4.如果你厭倦生活,就可以抱怨說是其他人或事導致你情緒消沉。這樣,你可以擺脫任何責任,並且將一切歸咎於令人厭倦的那些事情。

5.通過對別人評頭論足,你可以自以為高人一等。你可以通過貶低別人的行動來抬高你的形象。這也是一種自我欺騙行為。

6.期待事情出現轉機,同時認為客觀環境造成了你的精神不愉快——各種事情似乎都在與你作對。這樣,即使無所事事也是理所當然的。

7.不做任何沒有把握的事情,就可以避免失敗,從而也無須證實你對自己所抱的懷疑。

8.盼望出現美妙的奇跡,如聖誕老人給你送禮祝福,這樣可以重溫安穩的童年生活。

9.由於不能從事自己所喜愛的活動,你既可以贏得別人的同情,也可以憐憫自己。

10.如果一再拖延時間,最後又在極短的時間內趕完工作,那麼即使工作做得很差,甚至很不像樣,你也可以辯解說:“我時間不夠。”

在你拖延某件事時,別人或許會幫你做這件事。這樣,拖延又成了你擺布別人的一種手段。

通過拖延時間,你可能會對自己以及自己的行為產生不切實際的想法。

如果逃避做工作,你就不會取得成功。這樣,你不會因取得成績而高興,不必在成功的基礎上再接再厲。

如果你認為這些“好處”可以使你從中獲益,那你就錯了。這些“好處”隻會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一步步將你引向滅亡的深淵。所以,一定要改掉拖延的惡習,讓自己快速付諸行動。

在激烈競爭的商戰中,時間是戰勝對手的一個重要因素,誰在時間上領先一步,誰就有可能取得節節的勝利。隻有做到這一點才能滿足新時代人們的要求,並將你的技術革新變得方便實用,這樣,你才會牢牢地占據市場,並以此為動力不斷發展。比爾·蓋茨在“卓越”軟件的開發上所表現出來的眼光與膽識,就是很好的說明。而且他一再聲稱現在的商業競爭沒有什麼秘密,誰能在最短的時間內發揮出自己的優勢,誰就能“稱王”。

比爾·蓋茨在長期的實踐中,對這一點體會最深,也正是憑借著這一點,他才能在許多危急關頭采取斷然的措施,搶在別人前麵,獲得成功。

“永遠比人快一步”是微軟在多年的實戰中,總結出來的一句名言。這句名言在微軟與金瑞德公司的一次爭奪戰中,表現得尤其明顯。

金瑞德公司根據市場需求,經過潛心研製,推出了一套旨在為那些不能使用電子表格的客戶提供幫助的“先驅”軟件。這是一個巨大的市場空白,毫無疑問,如果金瑞德公司成功,那麼微軟不僅白白讓出一塊陣地,而且還有其他陣地被占領的危險。

麵對這種情況,比爾·蓋茨感到自己麵臨的形勢十分嚴峻,他為了擊敗對手,迅速作出了反應,秘密地安排了一次小型會議,把公司最高決策人物和軟件專家都集中到西雅圖的蘇克賓館,整整開了兩天的“高層峰會”。

在這次會議上,比爾·蓋茨宣布會議的宗旨隻有一個,那就是盡快推出世界上具有最高速的電子表格軟件,以便趕在金瑞德公司之前占領市場的大部分資源。

微軟的高級技術人員們在明白了形勢的嚴峻性之後,紛紛主動請纓,比爾·蓋茨在經過反複的衡量之後,決定由年輕的工程師麥克爾掛帥組建一個技術攻關小組,主持這套軟件的技術開發。麥克爾與同仁們在技術研討會議上透徹地分析和比較了“先驅”和“耗散計劃”的優劣,議定了新的電子表格軟件的規格和應具備的特性。

為了使這次計劃得到全麵地落實和執行,比爾·蓋茨沒有隱瞞設計這套電子表格軟件的意圖,從最後確定的名字“卓越”中,誰都能夠嗅出挑戰者的氣息。

作為這次開發項目的負責人,麥克爾深知自己肩上擔子的分量,對於他來說,要實現比爾·蓋茨所號召的“永遠領先一步”,首先意味著要超越自我、征服自我。

但是,事情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現實往往出乎人們意料之外。

1984年的元旦是世界計算機史上一個影響深遠的裏程碑,在這一天,蘋果公司正式宣布推出首台個人電腦。

這台被命名為“麥金塔”的陌生來客,是以獨有的圖形“窗口”作為用戶界麵的個人電腦。“麥金塔”以其具有更好的用戶界麵走向市場,從而向IBM個人電腦發起攻勢強烈的挑戰。

比爾·蓋茨聞風而動,立即製定相應的對策,決定放棄“卓越”軟件的設計。而此時,麥克爾和程序設計師們正在揮汗拚搏、忘我工作,並且“卓越”電子表格軟件也已初見雛形。經過再三考慮,比爾·蓋茨還是不得不做出了一個心痛的決定,他正式通知麥克爾放棄“卓越”軟件的開發,轉向為蘋果公司“麥金塔”開發同樣的軟件。

麥克爾得知這一消息後,百思不得其解,他急匆匆地衝進比爾·蓋茨的辦公室:

“我真不明白你的決定!我們沒日沒夜地幹,為的是什麼?金瑞德是在軟件開發上打敗我們的!微軟隻能在這裏奪回失去的一切!”

比爾·蓋茨耐心地向他解釋事情的緣由:

“從長遠來看,‘麥金塔’代表了計算機的未來,它是目前最好的用戶界麵電腦,隻有它才能夠充分發揮我們‘卓越’的功能,這是IBM個人電腦不能比擬的。從大局著眼,先在麥金塔取得經驗,正是為了今後的發展。”

看到自己負責開發研究的項目半路夭折,麥克爾不顧比爾·蓋茨的解釋,惱火地嚷道:“這是對我的侮辱,我絕不接受!”

年輕氣盛的麥克爾一氣之下向公司遞交了辭職書。無論比爾·蓋茨怎麼挽留,他也毫不鬆口。不過設計師的職業道德驅使著他盡心盡力地做完善後工作。

麥克爾把已設計好的部分程序向麥金塔電腦移植,並將如何操作“卓越”製作成了錄像帶。之後,便悄悄地離開了微軟。

愛才如命的比爾·蓋茨,在聽說麥克爾離開微軟後,在第一時間裏立即動身親自到他家中做挽留工作,麥克爾欲言又止,始終不肯痛快答應。蓋茨隻好懷著失落的心情離開了麥克爾的家。

麥克爾雖然嘴上說不回微軟,但他的內心不僅留戀微軟,而且更敬佩比爾·蓋茨的為人和他天才的創造力。

第二天,當麥克爾出現在微軟大門時,緊張的比爾·蓋茨才算徹底地鬆了一口氣:“上帝,你總算回來了!”

感激之情溢於言表的麥克爾緊緊地擁抱住了早已等候在門前的比爾·蓋茨,此後,他專心致誌地繼續“卓越”軟件的收尾工作,還加班加點為這套軟件添加了一個非常實用的功能——模擬顯示,比別人領先了一步。

嗅覺靈敏的金瑞德公司也絕非無能之輩,它們也意識到了“麥金塔”的重要意義,並為之開發名為“天使”的專用軟件,而這才正是最讓蓋茨擔心的事情。

微軟決心加快“卓越”的研製步伐,以便搶在“天使”之前推出“卓越”係列產品。半個月後,“卓越”正式研製成功,這一產品在多方麵都遠遠超越了“先驅”軟件,而且功能更加齊全,效果也更完美。因此,產品一經問世,立即獲得巨大的成功,各地的銷售商紛紛上門訂貨,一時間,出現了供不應求的局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