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加氣混凝土行業麵臨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加氣混凝土發展麵臨建國以來最佳的機遇期。平衡、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的確立,黨和政府出台一係列法律、法規、方針、政策、措施,使加氣混凝土進一步大發展提供了從來沒有的客觀環境。中國循環經濟《上海宣言》的發表,為加氣混凝土的更大發展吹響了進軍號。加氣混凝土在所有房屋結構材料中具有廢料利用能力第一,資源節約能力第一和節能效果第一的特點,這是其得以發展的基礎。
(1)加氣混凝土是發展節能、節材、省地型住宅的最佳建築材料。
加氣混凝土原材料的廢料利用率達70%以上,在現有的各種結構材料中是名列前茅的,可利用的廢料品種之廣也是首屈一指的。
加氣混凝土的資源消耗之低,是現有廣泛使用的各種結構材料所無法比擬的,也是它的結構特征決定的。加氣混凝土製成品的體積和其所用原材料之比是5∶1,即1m3固體原材料可以生產出5m3加氣混凝土,這必然導致資源消耗的極大節約。資源消耗的節約也意味著製造這些資源(包括開采、運輸、加工等等)所需能源的節約。
使用加氣混凝土建築物產生的節能效果則是眾所周知的。德國的加氣混凝土之所以長盛不衰,其他牆體材料產量不斷減少,惟獨加氣混凝土逐年遞增,其原因就在其節能效果。德國建築業有一個通俗的口號:“發展5L住宅”,就是每平方米住宅每年使用的采暖、降溫能耗不超過5L石油。使用單一材料能達到這一要求的隻有加氣混凝土,這就是它的生命力。
我們應充分認識、大力宣傳和充分發揮加氣混凝土的三個第一,力爭使其成為牆體材料的主導材料。
(2)住宅產業化和住宅產業現代化呼喚加氣混凝土。我國住宅建設規模之大,使世界瞠目結舌,然而,住宅建設水平的相對滯後也令世界不可思議。實現住宅建設的產業化和住宅產業的現代化,是我國住宅建設麵臨的嚴重任務。為此,建設部成立了專門的機構來推動這項任務的完成。當今最大的難題是如何在五、六層砌體結構住宅建設中推行住宅產業化。世界各國的住宅產業化實踐和我國的低層別墅中推廣住宅產業化的經驗都證明,住宅產業化要以建材生產廠為骨幹,形成一個從房地產開發到物業管理的產業鏈才能實現。而這種建材生產廠必須具有相當規模和相當現代化的生產手段才能實現作為其骨幹的使命。在現有的各種結構材料生產企業中,有相當數量的加氣混凝土企業是堪當此重任的。
(3)發展小城鎮和建設新農村,為加氣混凝土向農村擴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場發展空間。解決“三農”問題,建設新農村,是黨和政府當今和今後相當一段時期內的首要任務。為了解決“三農”問題中的農村問題,必須大力開展小城鎮建設,這已成為建設部的重點任務之一。為了節約用地,今後的小城鎮也將以發展多層砌體結構房屋為主,加氣混凝土大有用武之地。其實,在德國、日本這些發達國家,加氣混凝土的主要市場在農村。我國過去由於經濟發展水平所限,農村市場空間很小,隨著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的大發展,加氣混凝土行業應該邁開步伐,向農村市場進軍。
機遇如何才能抓住?首先,必須自我完善,從應用的角度來看,關鍵在於提高產品質量。我國加氣混凝土的產品質量和德國產品比較,存在相當大的差距。如果在德國使用中國多數企業生產的加氣混凝土蓋房子,不可能實現“5L住宅”的目標。德國的加氣混凝土砌體,砌築都用薄層砂漿,灰縫厚度不超過1mm,多為0.8mm,其效果不僅是減少了灰縫的熱損失,而且提高了砌體強度,或者說,在砌體強度相同時,可以降低加氣混凝土的體積密度,這也就意味著提高絕熱效果。德國加氣混凝土住宅的內牆麵大多不再抹灰,直接在上麵貼壁紙,既省工,又省料,造價大為降低。利用中國現在多數企業生產的加氣混凝土能做到這一點嗎?顯然做不到。在國外同行和國外建築業的人們來看,我國的許多加氣混凝土產品實在有點“粗製濫造”。質量就是生命,能不能提高質量,能不能充分發揮加氣混凝土的潛在優勢,是我們行業能否進一步大發展,能否在與其他結構材料的市場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的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