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建築結構(2 / 2)

雙層通風玻璃幕牆出現了,它的結構特點可以使得空氣在兩扇夾層玻璃之間流通,這種結構既有適宜的光通量,又隔斷了外界的冷、熱傳導,保持室內的溫度,同時利用自然風的流通,使室內的空氣保持清新。有助於人體健康。這就是目前國內外為什麼推崇的智能建築及綠色建築玻璃結構的原因。

(四)國外綠色建築玻璃的發展趨勢

歐洲建築生態節能技術走在世界前列,其先進的生態節能理念、技術與實施體係都值得我們研究借鑒。例如歐洲在節能建築能耗上已從控製單項建築維護結構(如外牆、外窗、屋頂)的最低保溫隔熱指標,轉化為對建築的能量總消耗量的控製。另一方麵,在建築能耗中區分對待初級能源(煤、石油等)和生態綠色能源(太陽能、地熱、地冷、風能等)能源的使用,並考慮采用遮陽技術、溫室效應、餘熱回收技術等的節能效益,使生態能源技術的應用可以融入建築能量平衡計算之中。這種方式即可以準確嚴格控製建築能耗,也從政策和規範層麵上為推動生態節能技術的研究與應用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同時為建築設計創新保留了充分的空間。

玻璃使用熱反射鍍膜玻璃、低輻射值的鍍膜玻璃組成中空玻璃、鋼化玻璃、夾層玻璃等。近來,也有將調光玻璃用在建築幕牆。玻璃的設置不僅考慮得透光性能,還考慮玻璃的隔熱性能、平衡性能、安全性能、降低噪音性能等。

歐洲智能玻璃幕牆技術的發展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麵:

一是深入廣泛的基礎理論研究,特別是在提高舒適度和能量動態研究方麵。各方麵專業人員從不同角度對已建成的雙層幕牆建築進行大規模長時間的跟蹤實測,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數據,並提煉到理論高度,對幕牆的設計進行模擬和指導,這項工作還在深入進行。有的研究項目對幾十幢已建成的大廈進行5年以上的跟蹤研究。這些基礎研究為智能幕牆的發展和優化提供了堅實的理論支持。

另一方麵是在幕牆與建築設備、空調係統的配合方麵又有新的進展,如采用與外牆或地麵結合為一體的小型通風換氣裝置。這種小型機,具有高效的通風采暖、降噪功能,可有效提高舒適度和使用靈活性,以及新型幕牆構造的探索。

智能玻璃幕牆在歐洲發展很快,如前所述,能源價格和環保意識是推動這項技術發展的主要動力。創造舒適健康的室內環境,減少員工缺勤率,提高企業效益與競爭力以及獨特的建築形象與表現力也是促進這項技術發展的重要因素。

保險行業和一些大型跨國公司首先采用了這項技術。一方麵表現了其保護環境的公益性意識,另一方麵建築形象也代表了最現代先進、精美輕盈、通透民主的公司形象。創造高舒適度的健康辦公環境,雖然投資較高,但作為自己的房產,長期使用經營,運營成本可以收回建設資金的投入,經濟上也劃算。

而作為出租性的辦公樓,麵對現代中小高科技企業,雙層幕牆辦公建築很有吸引力,能代表其新銳的公司形象,加之辦公條件舒適,運營成本低,因而市場前景也很好。

與早期鏡麵玻璃辦公樓相反,最大限度爭取玻璃幕牆的透明度也是雙層幕牆的一個發展趨勢。這是由於其構造特長決定的,因其既能滿足節能、調節光線強度、保證使用功能的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利用玻璃透明性的特長,使其能夠達到一種新的晶瑩剔透的高科技形象,因此贏得不少建築師及業主的青睞。

(五)我國智能生態建築玻璃

中國需要智能生態建築。我國是世界上第二大能源消費國,而人均能源儲備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節約能源是我國目前建築業發展刻不容緩的重要任務。我國大部分建築的能耗大體是歐洲住宅能耗的三倍,而建築室內環境質量大大低於歐洲水平。因此,智能生態建築在我國還有很長時間開發,有很多的方麵待研究。

建築生態節能設計係統考慮三個部分:建築整體的能量平衡係統設計;優秀的建築構造係統設計和正確地選用建築材料和技術設備係統。

目前綠色建築玻璃的研究和加工是一個薄弱環節,需要玻璃行業從業人員深入研究。國外低輻射玻璃的輻射值低於0.04,我國卻是0.2,節能效果每平方米相差0.16。低輻射玻璃的深加工及平整問題,一直未真正得到解決,好的鋼化玻璃仍然使用國外研製鋼化設備加工。

綠色玻璃幕牆根據建築物的用途進行設計,如商業建築應進行第三級文化商廈設計,辦公建築更多的是考慮環保、人文、節能等方麵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