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 [朝代]先秦

繪者:陳舒瑞

這幅思維導圖分析的是《魚我所欲也》,中心圖是本文的兩個喻體——魚和熊掌。

繪者將整幅導圖分成了四個部分。

第一部分:作者。大綱主幹用毛筆表示作者,畫了一把“剪刀”代表“簡介”,其中作者生於戰國,所以配以“刀劍”的圖像來加深記憶;孟子與孔子同屬儒家學派,並稱孔孟,而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文學常識,所以用紅色的“加號”來提示。

第二部分:論證思路。大綱主幹的關鍵詞是“論證思路”,所以畫了一條路。整篇文章的思路分為三層:第一層是比喻論證,從抽象轉形象來表示“生與魚”“義與熊掌”之間的類比和轉換關係;第二層和第三層分別以道理論證和舉例論證進行正反兩方麵論述,使論證更加充分,用紅色把“正反”加粗,來凸顯重點,並且運用了一些符號直觀表示難理解的文字。

第三部分:中心思想。大綱主幹以“心形”來貼合主幹關鍵詞“中心思想”,從必要條件、人格特征、禮義考量三方麵來分析本文中心——利義之辨。

第四部分:精粹賞析。大綱主幹用鑰匙來表示,內容上分別用a、b、c、d符號標序,使思路更清晰,便於閱讀。a中“浩然正氣”是孟子的一個很大的語言特點,甚至是寫作風格,所以用紅筆標紅,再用“飄帶”加深記憶;b背景中“期望人性”和“期待仁政”是動賓短語,所以要用兩個小分支來表達;c文體中“辯論”和“獨白”是易考點和易錯點,所以用紅筆描紅“勾叉”來提示重點;d句式分為兩點“對偶豐富”和“錯落有致”是並列關係,而“駢散結合”進一步解釋了“錯落有致”,所以兩者是遞進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