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宮鬥VS宮鬥(2 / 2)

看到把自己曾經經曆過的事情表演出來,真的是一件很奇妙的事。

她為什麼不大想回憶這一段,因為從封後前到封後之後這一段,是她前世人生中戾氣最盛的階段。

武媚還記得,褚遂良入宮拒絕配合皇帝廢後的那一晚,自己是失控了的。

“把這個匹夫叉出去!殺了他!”

褚遂良話音未落,屏風後就傳來尖利嘶啞的這樣一聲,不是中氣十足,是暴躁嘶啞,若不是奴婢們攔著,武媚當時差點就衝出了屏風。

褚遂良出身高貴,性情耿直,太宗前都敢直言上諫,哪裏瞧得起小小的武氏。當下為保存皇帝顏麵,拱手告退。

武媚衝出屏風,怒氣衝衝,砸了好幾件擺設,直到皇帝有些驚訝得看著她,“媚娘,他一貫是臭脾氣性子,你何至如此?”武媚方回過神來,哭倒在皇帝膝下,“陛下,褚遂良哪裏是看不起臣妾,分明是看不起陛下您啊!”喁喁長言,令本就對褚遂良不滿的高宗更加厭惡之,二人離心離德。

至於對王皇後和蕭淑妃的最終處置,飾演徐婕妤的邵子瀅問武則天,“娘娘,她二人已是板上魚肉,死生還不是娘娘一念之間,為什麼還要用這等方法摧殘二人,有些過了。”

武則天道,“為什麼,因為這樣——才夠爽啊!”

武媚看到這裏,輕輕歎了一口氣。

#

鄭瞳領銜的b組,選材是同樣的情節,不過表現有所不同。

首先,皇帝與武則天在感業寺是偶然相遇,在一起共敘舊情的時候被王皇後發現,王皇後為討好高宗、壓製蕭淑妃,說服武則天再次入宮,則天沒有拒絕。

入宮後,武則天小心侍奉王皇後,開始並沒有太多想法,無奈皇帝對她日漸寵愛,皇後不能忍,多次加害,最後竟與夕日宿敵淑妃同謀,欲將則天置於死地,則天憤而反擊,終於鬥敗了二人,晉身皇後。

a、b兩組表現最大的不同是,a組中的武則天是主動的、積極的一方,她的所有成果幾乎都是她主動謀求的結果,一定程度來說,武則天這個人甚至是惡的。而b組中的武則天有勇有謀的同時,則更多的是出於機緣和被陷害壓製後的反擊,也就是說,她的所作所為都有理由,而並不是像a組中的虐殺王、蕭二人隻是為了爽。

兩組隊伍表演完畢後,輪到評委點評。

micheal王顯得有些躊躇,“其實,你知道嗎,在比賽規則宣布之後,我就覺得,這一場團隊pk注定是不公平的pk。因為隻有一個人能演武則天,其他人都是配角,特別是演徐婕妤的兩個演員,邵子瀅和鬱美兒是吧,戲份還不到主角的一半還少,節目組這樣安排,讓評委怎麼選?”

觀眾席一靜,micheal王的直言快語讓大家聽著過癮,很快大家鼓起掌來,主持人問,“那麼看完以後呢,micheal你的感覺怎麼樣?”

micheal王道,“我依然為幾個配角選手感到惋惜,但是,我同時也不得不說,節目組的這個安排,讓我們看到一場十分精彩的比賽。”

“同一個情節,不同的表現,實際上是對武則天這個人的不同的解讀。b組的表現比較討好,也符合大眾心理——比如那個《甄嬛傳》裏頭就是這樣,對吧,女主角一定是聰明善良的,她做的所有的不太好的事都是事出有因,一定要善有善報、惡有惡報,要保留那一點點善,這樣大家看著才過癮,也符合普羅大眾的道德觀。不,不是道德,就說理由,美國曾經有個心理學實驗,證明人做事有一個理由,比沒有理由更容易得到人們的理解。這個實驗是這樣的,在大學的圖書館,大學生們排很長的隊去複印材料,這時候有人想插隊,如果你直接過去說,‘哎,同學,我想插個隊,請問行不行?’那麼10個人隻有不到一半會同意給你插隊——可能是這個數字,我記得不大清楚了。但是如果你過去說,‘哎,同學,我馬上就要遲到了,讓我插個隊,行不行?’加個理由,那麼哪怕大家知道你這個理由十有*是假的,10個人也會有8個同意你來插隊。這就是理由的重要性。人們做事,需要理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