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匣子(4)(1 / 1)

我和夢惠終於打開了那隻似乎可以給我們帶來幸運的匣子。

當我們抬眼往裏麵看去的時候卻驚呆了,裏麵壓根就不是什麼寶物,而是整齊擺放著的幾本線裝書籍,我有點灰心地拿起第一本來翻閱,隻見封麵上用毛筆字清晰地寫著《明清縛鬼錄》,裏麵都是些生硬的白話文。

“哇,明清縛鬼錄?什麼書來的?這麼嚇人,趕緊丟掉吧!”聽到這個恐怖的書名後夢惠喊道。

“怎麼可以丟掉啊,恐怖點好,現在看電影不都看恐怖的嗎?”我笑著說,

這個匣子大概有25厘米高,30厘米寬,我把那些書拿出來數了數,一共是11冊線裝書,這時候我才發現這些書並不是石印書,這些書都是由一個人親手寫的,寫完之後拿針線綁起來,通俗地說,這其實就是古人的十幾本筆記或者是日記。

我好奇地翻了一下,第一頁清晰地寫道:

“餘河東楊天,子子信,生於萬曆三十八年,六年之後,建州女真□□哈赤稱汗,國號金,建元天命,此時,閹黨日益蠶食朝政,國家甚為動亂。”

由於我是學中文的,所以對這些文字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夢惠則感到相當掃興。

“夏夕、夢惠出來吃飯了!”這時候外麵傳來母親的呼喚聲。

“好,馬上就來!”我一邊回答,一邊把筆記放進了匣子。

這次回趟家真不容易,母親為我們真是操碎了心,忙裏忙外的就怕我們吃住不好。特別是夢惠,她本來就是南方人,一來北方各方麵都不太習慣。

“下午你妹妹回來,明天去太原走下吧。”母親說道。

“好的。”我連聲答道,其實我內心一直在想著那些筆記下麵的故事。

“回到廣東再翻譯它們吧,那邊愛好文學的朋友很多,翻譯起來一定很方便。”有了這個念頭,我就暫時把筆記的事情放下了。

接下來的日子,我們遊太原,逛晉祠,再次領略了一遍三晉大地的悠久的曆史文化。

不知不覺要離家了,母親為我們準備了很多特產和食物,兩個大大的旅行箱早早地被這些東西塞滿了,但我執意要帶上那十幾本筆記。

“哎呀,出這麼遠的門,帶這些東西幹什麼啊?”母親非常不解。

“夏夕,算了,下次回來再看吧。”夢惠也這樣勸我

“不行,什麼都可以不帶,就得帶上這個。”我非常堅決地說。

僵持之下,母親和未婚妻隻得幫我想辦法了,母親找來一個大大的帆布書包,裝下了這些筆記。

雖然可憐自己的身體要多背點東西,不過心裏還是非常高興的!

火車上無聊的兩天裏,我本來想看看這些筆記的,可惜裏麵的一些詞語、句子太深奧了,也就作罷。“等到了惠州,買幾本康熙字典、漢語詞典什麼的再慢慢解讀吧。”我這樣想。

夢惠一路上倒是顯得非常開心,拿著相機到處拍攝。

“唉……趕緊到站吧。”

我離開了離別十年的家鄉,回到了這個離別半個月的城市。

繁忙而無聊的城市生活又開始了……

不過,這次我帶了它——《明清縛鬼錄》

我的人生可能會發生改變……

抵達惠州後,我便著手準備翻譯和解讀工作了,和同事婭妮、仲哥、小曼等去新華書店把《康熙字典》、《漢語大字典》、《辭海》《說文解字》等一些工具書全部買了下來,就連《別錄》《七略》等這樣的罕見工具書也各買了一本。

“哇,夏夕這次回來是怎麼了,這麼愛好書籍啊?”婭妮姐笑著說。

“怎麼全買工具書啊?”仲哥不解地問。

“不是啦,買來翻譯點東西。”我回答道。

“翻譯什麼啊?《史記》?《春秋》?還是《道德經》?”

“不是啦,是《明清縛鬼錄》。”

“什麼?沒聽說過……”眾人皆沉默。

同事小曼則笑著說:“哦,我看過。挺好看,挺好看的,講那些牛鬼蛇神的故事嘛。”

我直接無語……

至此,我的翻譯工作正式開始了……

由於畢業三年沒怎麼碰白話文,所以我一開始翻譯和解讀還是非常艱苦的,有時候我一個晚上才能翻譯二、三章節,這就不得不感謝我的古文老師餘讓堯先生和我身邊的幾位文學愛好者了。

雖然他們平時工作都很忙,但是遇到特別枯澀難懂的句子,他們還是會盡力幫我進行解讀。於是,一段不堪回首的曆史湧現在我們眼前……

楊天,這本筆記的作者,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要把筆記留在我們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