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漢軍在一起,他們是人,真正的人,有尊嚴!這遠非羅馬帝國所能比,個個昂起了頭顱,挺起了胸脯,神氣活現。
開疆拓土,就是要得其地可以耕,得其民可以戰,方能越打越強。那種單純的征服,隻會越來越弱。對羅馬降兵的表現,衛青大是滿意,率領漢軍朝西進發。
XXXXX
亞曆山大港,是亞曆山大大帝建立的,是西方最為重要的港口轉運站,連接著歐洲和中東的海上貿易。若是沒有亞曆山大港,就不會有繁忙的地中海海上貿易。
這座城市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是埃及的首都,這是一座大型城市,人口多,繁華異常,進出口貿易特別發達。
這座城市最為著名的是亞曆山大燈塔,也是亞曆山大大帝所建。
亞曆山大燈塔是人類的七大奇觀之一,在曆史上非常有名。這不是奢侈品,也不是亞曆山大大帝一時頭腦發熱建立的,而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基礎設施。
亞曆山大大帝很有遠見,他知道地中海的價值,知道地中海中的貿易有多重要。這才修建了這座燈塔,指引著船隻進出港口,這為促進地中海貿易,促進歐洲與中東的聯係起了巨大的作用。
燈塔高135米,共分三層。第一層正方形結構,高約60米,有三百多個方間,一是為守護燈塔人員的住房,二是貯料燃料。第二層為八角形,高19米。第三層為圓形,8根石柱圍繞著燈樓。
燈樓上的火焰是日夜不熄,自從建成,一直到被地震毀壞的一千多年裏,從未熄滅過。盡管埃及幾度易手,曾經屬於亞曆山大帝國,曾經屬於羅馬帝國,又獨立,征服者知道燈塔的巨大的價值,一直維護著。
燈塔所用的燃料不是石油,盡管中東盛產石油,那一時期還沒有用上,而是用的橄欖油和木柴作燃料。
周陽站在燈塔上,觀望著地中海,碧藍的海水,宛若一麵碩大的鏡子,瑰麗異常。
海麵上偶爾會刮點微風,帶起陣陣漣漪,地中海平添幾許生氣。
“好雄奇!真是好景致!”周陽感慨不已,在這裏欣賞美景,真是讓人心曠神怡,心胸開闊。
自從擊敗安條克七世後,周陽率領漢軍直接攻進埃及,直取亞曆山大港。埃及國王,托勒密根本沒來得及反應,漢軍就抵達亞曆山大港了。在漢朝大軍壓境的情形下,托勒密關閉城門,妄圖與漢軍一戰。
依他想來,亞曆山大港是大城,城牆堅固,隻要他不出戰,足以把漢軍耗垮。然而,讓他失望的是,漢軍的秦弩發威,屁大一會功夫,就攻破了城門,然後,漢軍象海潮一般湧了進來,亞曆山大港就落入了漢軍手裏,埃及滅亡了。
對托勒密本人,周陽沒有接受他的投降,而是數落他的罪狀後,直接砍頭。
周陽接受了米特拉達梯和安條克七世的投降,為何不投受托勒密的投降?正是因為接受了這兩人的投降,才要處死托勒密,這是立威。
因為,還沒有國王腦袋掉過地,隻有殺掉托勒密,讓國王的人頭落地,那些被征服者才會老實。
為了起到最好的威懾效果,周陽不僅殺了托勒密,還把他的大臣、家人一並給殺了。這消息一傳開,米特拉達梯和安條克七世出了一身冷汗,既是害怕,又是慶幸,他們好歹還有一命,家人親戚沒事。
周陽一邊派程不識直取迦太基,一邊穩定埃及。漢武帝派了不少文臣過來,嚴助、朱買臣他們都在,有他們打理,埃及很快就穩定下來了。
要穩定埃及,其實很簡單,隻需要傳下解放奴隸的命令就行了。這一些時期,地中海沿岸的國家,都是奴隸製國家,這命令一下,奴隸是打從心裏擁護漢朝,要不穩定都不行。
諸事一畢,周陽決定橫渡地中海,進攻羅馬本土。
此時亞曆山大港口,不再是進出口貿易港,而是軍港。埃及的艦隊,還有被征用的商船,集結在港口裏,漢軍正在登船。
漢軍秩序井然,牽著戰馬,登上戰艦。
而岸邊,是不計其數的埃及人,正在歡呼,這些人主要是剛剛獲得自由,過上正常生活的奴隸。漢軍是他們心目中的恩人,漢軍出征,他們跟送別親人一般,難分難舍。
地中海是內海,風浪小,周陽根本不擔心有沒有危險,也不擔心漢軍會不會暈船。
地中海也有大風大浪的時候,這種可能太小。再說了,周陽找了不少富有經驗的奴隸,讓他們來處理此事。他們剛剛得到自由,忠誠是不用擔心的。有了這些人,風浪就不是問題。
至於暈船的問題,這對漢軍的戰力削弱不會太大,因為漢軍的戰力強悍,隻要有一萬人能正常發揮,就足以立於不敗之地。
周陽下了燈塔,登上戰艦,下令啟航。
不計其數的戰般離開港口,好象一片船林,朝著羅馬航行。(未完待續,如欲知後事如何,請登陸www.qidian.com,章節更多,支持作者,支持正版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