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見到楊天承的時候,尉遲恭對他的態度特別的惡劣,當他知道對方忠心於皇上,這才有了好臉色。

可是現在李向民說了這番話,他並沒有落井下石,而是感覺到莫名其妙。

李向民自然把楊天承與楊侗之間的事情訴說了一下。

“皇上,竟然有這樣的事情?他竟然是大炎國楊家的人?”

“根據袁天罡道長所言,他那一天潛伏在寺廟當中,似乎早就預料到朕會出現,竟然故意來到了朕的身邊,他如果真是前朝餘孽,這樣其實也是無所謂的,朕也是寬仁的,就像朕對待楊侗一樣。”

尉遲恭畢竟不如秦叔寶和羅成會分析問題,如果兩個人聽到的這個問題一定會質問李向民,為什麼陳幾會知道李向民回到那個寺廟當中呢?袁天罡這句話會不會有些胡說八道呢?

但尉遲恭就對李向民的話深信不疑。

尉遲恭點了點頭,楊侗留在了唐朝,很多的人其實是不高興的,認為他肯定心係前朝,可是李向民在做親王的時候就力排眾議,認為這個人特別的耿直,不會與大炎國同流合汙。

“你說,隻要他說了實話,是人才朕都會重用,可是他萬萬不應該欺騙朕,這隻能說明他有不臣之心,朕絕對眼中不能揉沙子。所以這個人必須早點做掉才可以。”在說這話的時候,楊天承有了一種非常痛心的感覺,甚至眼角都溢出了淚水。

李向民的一張臉已經變得特別的冰冷,陽光投射了進來,照著他的臉有一股煞白之色。

對於尉遲恭而言,皇上的事情那就是大事,這個人竟然對皇上有不臣之心,那是必須要出去的,所以他堅持站在皇上的身邊,就詢問對於陳幾這個人,到底應該如何處理。

“朕必須把他秘密的殺掉,如果公開的殺他,恐怕找不到任何的罪證。會給別人留下話柄。”

尉遲恭明白李向民的意思,李向民是一個特別注重麵子的人,就像玄武門之變一樣。這件事情李向民自己也是有些責任的,可是他必須來洗白自己。

“那皇上要打算如何做?微臣一定會全力配合。”

李向民就悄悄地訴說了他一個計劃,尉遲恭就不斷地點著頭。

傍晚的時候,楊天承來到了李向民的身邊。

李向民仍然和顏悅色的對他說,自己已經開國,打算要宴請一下在玄武門之變當中特別有功勞的幾個人。今天晚上在長安的一家酒樓設宴,希望楊天承必須去參加。

在聽到這個結果的時候,楊天承還在心想,這會不會是鴻門宴呢?

他感覺到特別的憋屈,來到了這個世界上,無論有什麼樣的事情自己似乎無法拒絕,因為他無法確認到底哪一個才是來到這個世界上要接受的能夠救治蕭皇後的任務。

他卻笑著說道:“皇上實在是太客氣了,皇上能夠完成這個事情,乃是上天有好生之德。”

他內心卻在想,我隻不過是順應了曆史的潮流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