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薛蕙是樂意看著李宗乾與側妃娘娘伉儷情深。
當初李宗乾與楊家姑娘定下婚約,也是為了楊家的勢力,現如今李宗乾已經登機,沒有跟楊家姑娘正式成親的情況下,也不必再受楊家的掣肘,也沒再提起過這門親事,但誰也不知李宗乾的態度如何,自然沒有人敢到楊家提親。
如果楊家姑娘能成功地在李宗乾登基前履行了這門親事,那情況自然又不一樣了。
這也不能說她運氣不好,楊家姑娘父親之死,很明顯是朝廷為了阻攔李宗乾與楊家結盟所為,如果她沒有與李宗乾訂下婚約,他父親也就不必死。
卻也不能怪到李宗乾,身上這門親事自然也是楊家答應的,楊家想在李宗乾身上投資,隻是沒有成功。
結果,謝錦朝突然來了一句,“你真的以為,楊家姑娘的父親是被朝廷所害?”
薛蕙詫異的看著他,“怎麼?不是嗎?除了朝廷,還能是誰?”
謝錦朝往皇宮的方向看了一眼。
薛蕙起初沒有看懂他的意思,見他一直不說話,腦海裏這才閃過一個不可置信的念頭。
她瞪大了眼睛,“難道……難道……是他?”
說著,薛蕙指了指皇宮的方向。
謝錦朝輕輕點頭。
薛蕙倒吸一口涼氣。
她從未想過,楊家姑娘父親之死竟然是李宗乾所為,這樣做對他有什麼好處呢?
這是一個高風險低收益的行為。
若是一個不好被發現,楊家便極有可能與他決裂,投靠朝廷,而楊家的根基就在雲西,這就相當於心髒之中插著一根刺,輾轉反側,隱隱作痛。
李宗乾做成功了,成功嫁禍給了朝廷,收益就是,讓婚事無法成真,楊家姑娘繼續守孝,但兩家婚約還在,聯盟還在,楊家不可能背叛他,反而更加的憎恨朝廷。
但是,即便李宗乾不這麼做,結果無非是他迎娶楊家姑娘而已,對他百利而無一害。
顯而易見,因為皇後娘娘。
他那時需要楊家的支持,將自己的正妃之位許出去,卻又不想讓皇後娘娘屈居人下受委屈,便一直拖著拖著。
薛蕙甚至懷疑,楊家姑娘的母親之死,會不會也是李宗乾所為。
想到這裏薛蕙整個人都不太好了。
李宗乾對皇後娘娘是真深情,但是楊家姑娘也是真的慘。
而後,李宗乾給楊家姑娘賜了婚。
賜婚的對象是英國公的幼子。
英國公的幼子,公侯世家,一表人才,是個很會玩樂的公子哥,遛鳥,鬥蛐蛐,舞文弄墨,所有人都捧在手心裏,嫁過去不需要操心,也不需要受欺負。
自然,幼子不能承襲爵位,也無需支撐門庭,非常適合沒有大誌的女子過去躺平。
楊家姑娘滿不滿意這門親事不知道,但楊家多半是不滿意的,他們當初在李宗乾身上就是為了投資,結果投資成功了,錢卻沒到賬,這誰能滿意?
但現在他們也沒有辦法與李宗乾叫板,隻能咽下這口氣,安慰自己,起碼李宗乾沒有忘了他們。
想想李宗乾的做法,薛蕙覺得越發的不靠譜,隻怕李宗乾哪天忽然就想殺了自己。
謝錦朝知曉她在擔心什麼,對她說:“蕙蕙,別怕。等我們成親之後,我便申請外放,離開京城。”
隻有這樣,才能安撫李宗乾的心,才能保住薛蕙。
否則薛蕙一個北國公主,謝錦朝一個天子近臣,他們兩相結合之下,或許現在李宗乾非常信任他們,但誰能保證日子久了,這兩座大山在跟前,李宗乾會不會起疑呢?
他外放,與薛蕙一起遠離政治中心,李宗乾才能放心。
薛蕙看著謝錦朝,點點頭,“好。”
離開京城也好。
薛蕙與謝錦朝是皇帝賜婚,婚事自然是由禮部操辦。
在成親之前,吳氏謝秉恩謝錦明毛文靜還有謝錦婷等人,都被接到了京城。
他們是皇帝賜婚,名正言順,吳氏非常開心。
成親當日,薛蕙不到三更天就被叫起來,淨麵,梳妝,盤發。
頭上戴的頭冠有幾斤重,壓的薛蕙脖子酸疼。
身上的禮服也非常的繁瑣,裏麵幾層,外麵幾層,非常的厚重。
禮成之後,薛蕙被送回到新房,坐在床上動都不想動。
但在謝錦朝挑開她的蓋頭之時,她還是努力提起一個微笑。
“二嫂,你好漂亮!”謝錦婷湊到她身邊,“我終於可以叫你二嫂了。”
隨後謝錦朝去應付賓客,留下小丫鬟給以後摘掉頭上沉重的頭冠,洗漱,換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