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奉旨議和
卻說書房之中,衛嶺坐直身體,看著桌案上的宣紙,目光卻漸漸變得陰冷——好不容易除掉了蘇家,卻又站出來一個英家!
在北安國中,英家權勢雖不如蘇家,但英家有兩子,皆是如龍似虎,長子英北川,坐鎮赤霄城,掌雄兵二十萬,次子英北鵬,雖不帶兵,卻比英北川的威名更加響赫,乃是禦林軍統領,守護整座元京城,即使是在帝君龍華麵前,也是說得上話的。
他一直想不通的是,以英北川的威勢,怎會站出來為蘇家討公道,之前他明明了解過,這蘇家與英家之間,素無往來,是何時起,竟然同氣連枝了?
任是衛嶺一生精明,卻也百思不得其解了。
就在衛嶺冥思苦想之際,一聲長喚忽然傳來:“聖旨到——”
衛嶺渾身一震,卻見那身著紅衣的大監已然走進,他不敢大意,立即曲膝跪倒:“微臣衛嶺接旨。”
“傳丞相衛嶺,即刻進宮,商議軍國要務。”大監麵無表情,展開聖旨,一字一句地道。
衛嶺叩頭謝恩畢,方才站起身來:“不知大監來時,皇上正做何事?”
大監抬頭看了他一眼,似乎有些不耐:“衛丞相進宮便知,毋須多言。”
聞得此言,衛嶺心中大為不悅,但卻沒有發作,隻道:“大監請。”
大監點點頭,公然走在他前麵,大搖大擺地出了丞相府,登上一輛華美的馬車,轔轔去了,衛嶺自坐了一輛馬車,也往宮中去。
到得宮門外,衛嶺下了馬車,一徑往裏走,行至皇帝居住的曜華殿外,卻又停下腳步,踟躕不前,隻在外麵候著。
女子的媚笑聲不斷從殿中傳出,讓人聞之欲醉,衛嶺卻形如木雕,充耳不聞,直到皇帝的貼身近侍王大監從殿內走出,引他進殿,衛嶺方才邁開腳步。
甫踏入殿內,一陣旖旎的香氣襲來,衛嶺臉色不由變了變,很快靜持己心,低垂著頭行至丹墀前,叩頭請安。
丹墀之上,皇帝龍華慵懶地躺在椅中,寬袍大袖,左右各坐了一位雪膚花貌的美人兒,懷中更是抱著一個明眸皓齒的女子,奢靡景象讓人難以直視。
“丞相去過宣陽城了?”
“是。”
“如何?”
衛嶺沒有直接答話,而是抬起頭飛快地看了一眼,皇帝會意,揮手命三名後妃退下,這才整了整衣衫:“你說。”
“蘇家軍,已全部陣亡。”衛嶺說完,不由得抬頭看了一下皇帝的臉色,見皇帝仍然麵不改色,這才接著道,“隻是聽說英北川兄弟,對和談頗為不滿……”
“英北川?”皇帝眸中浮出一絲陰戾,“現在朕還不想動他,且由他去,你眼下要做的事,便是與炎國修好。”
“微臣知道,隻是炎國開出的條件,隻怕是——”
“管他開出什麼條件,都可以滿足,朕隻要安享富貴尊榮便好。”
“微臣明白了。”衛嶺點頭,“微臣一定會處理好這件事。”
“還是衛丞相老成謀國。”皇帝臉上浮起一絲笑意,“不像蘇家那些人,成家吵嚷著攘外安內,花那麼多的錢養軍隊,害得朕都沒錢給心愛的美人兒修築館台樓閣,如今正好,不用打仗了,國庫充盈,朕愛怎麼享樂,那便怎麼享樂。”
衛嶺心中微涼,但是看著這位生於太平盛世,卻隻會貪圖享樂的君王,卻終究再未多言。
“你去吧。”龍華擺手,“朕還想著和美人兒一起賞花,便不留你了。”
衛嶺應了聲是,躬著身子慢慢退出,及至到了殿外,卻不禁回頭看去,卻見那恢宏的殿閣在黯淡的天色下顯得極其灰暗,腦海裏不禁浮出前任帝君龍湛的模樣:
“衛愛卿,朕雖有五子,皆不成器,從此以後,這北安國便要托付與你了。”
五年,隻是五年而已,無論是宮中還是朝堂,乃至北安國上下,風氣已然大轉,縱使外寇虎視眈眈,卻不妨礙京中貴族們醉生夢死,而蘇家英家剛烈忠正之士,漸漸被皇帝疏離。
皇帝才剛登基那些日子,朝中仍然有不少大臣冒死進諫,卻莫明其妙一個接一個死於非命,而皇帝龍華的言行則是越來越乖張,今日選妃,明日大建樓台,揮霍銀錢無數,隻為一己之私欲,絲毫無視黎民之疾苦。
倒是他衛嶺,陸續送美入宮,討得皇帝歡心,從一個小小的侍書一路青雲直上,成為一國宰輔,外麵人看著煊煊赫赫,可隻有衛嶺自己心中明白,自己無論再得勢,都隻是皇帝手中的傀儡而已,他的一言一行,隻能奉行上意。
比如,蘇家。
克扣軍餉?扣下的軍餉去了哪裏?還不是都進了皇帝的私庫。按兵不動?沒有皇帝手中的兵符,他如何能調動一兵一卒?縱然他分得清孰忠孰奸,又有何用?
北安國是龍家的,而他衛嶺,也隻是龍氏的奴才而已。
隻是可惜了蘇雪瀾,可惜了他那癡心的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