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記3 科學與哲學(二)(1 / 1)

如果哲學家與科學家聯手,是不是能夠揭開宇宙奧秘呢?咱們采訪一下雙方的意見。

科學家說:“我們很願意與哲學家們共同研究,科學無國界,也可以跨領域,我們有啥科研成果也沒藏著掖著,可哲學家不研究啊。”

哲學家說:“我思故我在,我們從沒停止過思考,可問題是科學知識太多,我們思不過來啊,不說別的,光你們物理就有多少個分支?隨便拿出來個理論,我們就要學好些日子,還沒等學明白,你們又換新的了,我們連一門知識都學不完,又何談掌握全部知識?沒有對知識的整體把握,研究出哲理來也是片麵的,那還有什麼用呢?”

作為當年的老領導,哲學覺得科學有些膨脹了,已經脫離了學術模式,出現了宗教傾向。學術和宗教有什麼區別呢?從外表上說,學術允許有錯,允許超越,宗教不許有錯,不許超越。

哲學家嚴正指出:“真正的學術是允許任何人出錯,並鼓勵試錯的,學者以事實為依據不斷改錯,力圖接近真理。後輩能在前輩的基礎上青出於藍,前輩會很高興,因此,學術理論可以接受證偽。宗教就不同了,教義教理是神聖的,絕不可能有錯,哪個後輩敢考慮青出於藍,先把你揍綠了再說。

其實學術和宗教在本質上都是思想理論,很多宗教在初創時也是學術,後來因為關係到利益需求等因素,理論被神聖化,老師被教主化,學生被信徒化,這樣就成了宗教。然而宗教化也不能單純以壞事來看待,任何理論從出現到被人們廣泛接受,都有一個過程,一旦被接受,就能在一段時期內、一定程度上維護了社會思想的穩定性,當新生事物試圖打破這種穩定時,即使是出於慣性,也會對新生事物進行壓製。

其實啊,普通老百姓很少關心理論的對錯,隻要某種理論能讓百姓踏踏實實過日子,那就是好理論,哪怕你的理論是真理,可老百姓覺得和自己沒啥關係,那也沒人搭理,什麼時候人們切身感覺到難受了,這才開始考慮理論的對錯問題,縱觀人類曆史,社會是發展的,人心是活的,永恒的穩定是不可能的……”

科學家們沒心思聽長篇大論,就說:“你要行你來,科研經費全歸你,我們給你們打工,行不?不行就別搗亂,耽誤我們搞研究。”

哲學家說:“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我研究不過來,你們說啥是啥。”

好了,故事還沒完,今兒就講到這兒吧,說這個故事啥意思呢?是想告訴大家,學者們也不都是忙著搞學術腐敗,還是有人願意為人類做出貢獻的,誰也不願意忍著一腦袋矛盾過日子,可這個世界表現的太複雜,不忍受矛盾又有什麼辦法呢?

很多人對打破現有理論非常積極,可打破容易,建設難,你有更好的新理論替代舊理論嗎?如果我們隻管破壞,不管建設,那人類社會思想還能穩定嗎?所以,盡管舊理論中存在重重矛盾,在沒有更好的新理論之前,也隻能強忍著暈頭轉向,努力尋找解決辦法。

(點題)人力有窮時,力所不能及。隻待天時到,乍然見天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