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5章 夷北縣選址(1 / 2)

看著建成一片一片的房屋,衛溫表示很有成就感。他們的隊伍不用住在船上或者營帳中。可以搬進房屋中。

衛溫的隊伍和專門打仗的隊伍不同,他帶的人很雜亂,什麼人都有,再加上從中原派來的各種人員,他們願意來此地,不少都是帶了家屬的。隻住船或者營帳不是長久之計。

這些來夷洲島的人可以說是要長久在此島安家的。

遠在洛陽城的袁熙除了關心有孕的關銀屏外,還對夷洲島的事情比較上心。

因為衛溫的多次書信求助,讓袁熙對夷洲情況有所熟悉。

即使沒有親自過去,也能根據衛溫送來的輿圖以及書信中詳細的描述,想象出島上的景象。

為了以後書信方便溝通,也為了衛溫便於治理夷洲。袁熙也做出了大致規劃。

首先先把夷洲島分成四個縣,為夷北縣、夷中縣、夷南縣和夷東縣。

其次選取一個縣作為夷洲島郡治。袁熙是把夷洲島當做一個特殊郡來看,看以後治理效果如何再判斷是否要升為一個州。畢竟以現在夷洲島的領地大小來看相當於中原的一個中等郡大小。

當然袁熙的建議是就以夷北縣為郡治,一來此地是衛溫先開發的地方,建好中心城池,再以此為基礎向南推進。同時以此強大城池對島上的其他部落做威懾和馴服條件。

建好一個各方麵完備的城池還有一個好處就是很多物資人員不必依賴中原。繁榮之前首先要做到自給自足。

城池中可建學堂,工匠營,兵營,商鋪等,一步一步完善。

最後袁熙又讓衛溫兼任夷洲島太守。全權負責島上事務。

衛溫看到袁熙的回信,感慨不愧是晉王殿下,能從長遠來看事情。

先前衛溫的想法就是一步一步在島上開荒,建立城池,學堂,兵營什麼的他都沒有想到。袁熙給了他一個大方向。

說起建設城池,而且是以後的島上最好的地方,青山肯定不是首選。

衛溫繪製輿圖的時候,對地形地勢大概了解。

城池最好依山傍水。

而此地剛好在袁熙劃分的夷北縣內。青山以南過了一個山穀,再向西就是一片開闊的平地,淡水江從此地穿過,這邊平地的西麵有一座山,不過這山比青山要低一些。

所以基本上是四麵環山,北麵隻有一個淡水入海,西南麵有個五裏寬的山穀,出了山穀是一一片更大的荒地。

但要是選擇島上最重要的城池,這個四麵環山,隻有兩出口的地方是最佳選擇。

接下來,衛溫重點開發此地。

此地東西長約三十裏,南北長二十裏。淡水江加上它的支流把此地分為三大塊。有山有水,易守難攻。

衛溫一路走來,發現這淡水江很寬,深度估計也不淺,於是讓人嚐試把樓船沿著江開進來。

實際上試了一下,是可行的!

淡水江即使在新夷北縣城池所在的平地內,也有一裏的寬度。對於衛溫的樓船來說,足夠寬了。

這解決了衛溫一個很大的問題。

現在夷洲島上並沒有港口,無法停靠樓船這樣的大型船隻。但停在靠岸邊遠一些的地方也不好,如果停留一個一兩天可以,長期的話就會遇到各種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