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元節(1 / 2)

建昭十三年,燕雲大地雄踞中原腹地的大楚王朝,在經曆了腥風血雨的“皇子奪嫡”、“八王之亂”後,皇室嫡長公主帝氏太平怒斬叛逆之首前任駙馬於氏誌寧,後“三顧顏公”並在其輔佐之下平叛亂,誅逆賊,登基為帝。帝稱神英,年號元景,燕雲大地上第一位女帝以其鐵血手腕威震四方。

元景元年,年芳二十的神英帝立重華宮嫡傳弟子景狄為夫,並加封其為齊王,食邑江南萬戶。納“燕雲四君子”之首的謝氏嫡長子謝紹棠為清河貴君,“武無第二”的將門華家嫡幼子華彥俞為浩揚貴君,另封其餘君侍三人暫無封號。然帝心悅皇夫齊王,獨寵鳳棲宮,帝夫恩寵無雙。

元景二年,神英帝有孕,帝夫齊王攝政。當是時,誅“逆皇黨”範氏、盧氏、楊氏、裴氏九族俞萬人,殺三公,撤中書省,歸權於吏、戶、禮、兵、刑、工六部,立王謝世家嫡子三人為內閣大臣,直達聖聽。大封功臣、宗室,加開科舉,除田租稅之半,安息養民,丁男三年而一事。朝堂內外,均感帝王君恩。

元景三年春,因“三娘告官”而牽出的兩廣貪汙案,齊王聞之震怒,親審於朝堂,殺“兩廣派”自封疆大吏及地方縣令三十餘人,罷免兩廣全部牽涉官員,舉國皆驚。神英帝同下三旨,一加開恩科廣納英才;二涉事官員一經罷免永不啟複,並其後三代無科舉應試權;三設宮廷錦衣衛軍都指揮史司,察百官,直報詔獄。

元景三年五月十九,神英帝於朝陽初生之時誕下嫡皇女“朝陽嫡皇長公主”,齊王大喜,於含章殿宴請大楚“五福之族”族長,稱“五福宴”記入青史,凡於當日家有喜事者報備郡府賞紋銀三兩。重華宮“老神仙”為帝姬賜名凰玉,遣殿閣神史十二人至洛城金宮為賀,洛城一時人滿為患,欲瞻仰仙宮聖顏。

元景四年,帝夫齊王病苛沉雜,薨逝,葬景陵。帝哀之,言此一夫而後無來人,罷朝三日。三日後於朝廷之上力壓群臣,封帝夫膝下唯一皇嗣凰玉為“凰王”,享齊王、凰王雙王祿,成為神英帝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的貴主,亦即燕雲大地第一位地位尊崇的女王。

元景五年,政治清和,風調雨順,四海升平。大楚國運亨通,百姓安居樂業。江淮一帶大豐收,百姓感念帝治,寫下萬民書上奏朝廷,帝心甚喜,當朝喜極落淚,封江淮總督雲啟為錦繡侯,雲啟嫡長女嵐佩為鸞鳴縣主,江淮百姓當年減一成徭役。

元景六年,帝諭解宵禁三夜與民同樂,令內造司於莫愁湖畔建造明月高台,湖中搭建蓮燈畫舫,令歌舞司在上元節夜獻舞莫愁湖。各世家門閥聞之,紛紛在莫愁湖的四周搭建燈台,一時間莫愁湖槳聲滌蕩,名門望族自新帝登基以來第一次恢複從前的車馬盈門之勢。平民百姓更是以來莫愁湖賞燈為榮,近處樓肆亭台一座難求。

是夜,上元節。

洛城內外火樹銀花,車如流水馬如龍,一派熱鬧繁華的景象。高低廊榭均有花燈流蘇垂下,璀璨而奪目。各市肆樓館均開門迎客,廳堂鼎沸而人影不絕。各大主街更是藝人雲集展示各種戲活,歌姬臨街而舞對月長歌。一時間,歌聲、樂聲、叫好聲連綿不絕,上元節熱鬧氛圍可見一斑。

此時,莫愁湖畔可觀整個洛城外景的明月台上鍾磬齊鳴,蕭箏笛鼓遞相彈奏,莫愁湖四周高門世家所搭的小樓亭台前三排蓮花水燈同時齊放,點燃的荷燈輕緩地飄向夜空,漫天旋舞的荷燈映和著明月台上的絲竹聲樂如夢似幻,仿若天宮仙音,引得百姓們競相駐足,引頸觀看。

突然湖心一片琉璃光華燦然奪目,映襯著靜謐的湖水愈加神秘莫測。明月台突至一琵琶嘈嘈切切婉轉之聲,四周霎時萬籟俱靜,湖心那光照愈加強烈,最後自上而下依次點亮,竟是一禦造三層船坊,船坊頂層乃一巨型金燈蓮台,蓮燈四麵穿滿了同色水晶琉璃,底層之上點起一層層荷香火燭,琉璃燈在香燭映射下光華奪目,晶瑩碧透,清淡的水芙蓉氛香四散開來,極是賞心悅目、盈香撲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