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繡登場】
第一位登場的,是我們這部大戲的主角,也是東漢在位時間最長,年齡最大(登基及駕崩時),兒子最多的皇帝劉繡。
劉繡,字文叔,無外號,荊州南陽郡蔡陽縣人。身高七尺三寸,美須眉,大嘴巴,額頭高,日角,滿臉福相,按當時的標準,應在帥哥之流。
劉繡出生於一個落敗的貴族家庭。九世祖便是大名鼎鼎的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七世祖景帝劉啟,也做皇帝。但自七世祖以下,劉繡一脈便大有九斤老太之感慨:一代不如一代了。五世祖劉買,隻弄了個舂陵節侯的爵位,到了四世祖劉外,不知怎麼的連爵位也混沒了。幸好劉外爭氣,混上了鬱林太守,也算是高幹。祖父劉回,任钜鹿都尉,父親劉欽,則跌落到大漢的基層,任頓丘令。
縣令就縣令吧,好歹也拿工資,好歹也管著上萬戶人家。照這架勢下去,哪天給自己的兒子弄個亭長幹幹,也算對得起祖宗了。可劉欽實在不爭氣,縣令沒幹幾天,竟然死了。死時劉繡才九歲。
劉欽死後留下了一大群孤兒寡母。
據曆史記載,劉繡共有兄弟姐妹六人,大哥劉縯(字伯升),二哥劉仲,大姐劉黃,二姐劉元,小妹伯姬,劉繡排行第五。劉欽一死,家中頂梁柱倒塌,撫養孩子們長大的責任,就落到劉欽唯一的妻子樊嫻都身上。雖然劉欽的兄弟劉良給以充分照顧,然而一個寡婦撫養六個孩子,生活之艱,可想而知。
對樊嫻都一家來說,劉欽的死,不僅是苦難,更是災難。
然而,在這種苦難加災難的日子裏,樊嫻都一家沒有倒下,而是堅強的挺了過來。樊嫻都把六個孩子全部撫養**,無一夭折者。
能做到這一點,樊嫻都靠的是親情的力量。
是的,正是在這種苦難加災難的日子裏,樊嫻都一家鑄就了常人難以想象的親情。
一根筷子易折,一把筷子不斷,隻有互相團結,才能戰勝生活中的困難。
兄弟姐妹互敬互助,血濃於水,友愛一掃生活的烏雲。
親情,在你失落的時候給你依靠,在你困難的時候給你勇氣,在你絕望的時候給你希望。
這種親情,在最為危險的時候,也不曾泯滅。(詳見後文)
樊嫻都一家的親情,在骨肉相殘的中國帝王史中,堪為奪目。
能讓自己苦難的一家鑄就這樣的親情,樊嫻都是一位偉大的母親。而且,她還將擁有兩個有出息的兒子。
這兩個兒子,一個是劉縯,一個便是劉繡。
然在當時,這兩個兒子並沒有什麼優秀之處。因為,這兩個兒子一個喜歡遊俠(劉縯),自稱是仿效其祖劉邦,常弄得鄰裏雞犬不寧;一個喜歡種地,蹲到地裏一天都不出來,死心踏地做起了農民。
這兩條路都是兩兄弟自己選的,本無可厚非。可做哥哥的劉縯卻一定要侮辱一下弟弟,似乎不這樣就顯不出他老大的存在。
劉縯從骨子裏瞧不起種地這種行業(畢竟是劉邦之後嘛),他教育劉繡道:“你怎麼還種起地來了,跟咱祖宗劉邦的二哥劉喜似的,沒出息。”
劉繡無語,照樣我行我素。
曆史有巧合,卻不會重複。
劉喜侮辱劉邦不種地,結果劉邦做了皇帝。劉縯侮辱劉繡種地,結果劉繡做了皇帝。
真是:此一時也?彼一時也?
【長安求學】
公元14年,勞作於田畝之中的劉繡看到了希望,他得到了一個到長安上太學的名額。
根據漢時政治製度,在太學學習的學生,按畢業考試成績分為兩等,當時稱科。甲科出身的為郎,乙科出身的為吏。郎官留在皇宮裏做侍衛,經過一段時間的鍛煉後便外放擔任官職(如太守、縣令),考乙等的則回到其家鄉所在地政府任吏職,如果表現好,還是有機會調入皇宮,升為郎官。
這就意味著,隻要能夠上太學,也就步入了公務員的行列,也就拿到了到朝廷這個大食堂吃飯的飯票。如果平時學習努力,考試時發揮的又好,弄個甲科出身,那就能進入皇宮做郎官。在皇宮裏混上個一兩年,就有可能外放做官。而隻要有官做,大到理想抱負,小到個人生活質量,一切都沒有問題。
能到長安上太學,這種天上掉餡餅的好事,劉繡不得不接著。於是,懷著對美好生活無限憧憬的劉繡激動地扔掉鋤頭,樂嗬嗬的跑回家裏,告別母親以及眾位哥哥姐姐妹妹,踏上了到長安求學的路。
在長安太學,劉繡同學上課認真聽講,積極回答問題;下課認真複習,按質按量完成老師布置的課後作業。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特別是《尚書》一科尤為優秀,多次受到老師許子威同誌的好評。
在太學上學期間,劉繡遇到的唯一問題,那就是因為家中貧困,不能按時寄來生活費,以至於拖欠學費,甚至常常餓肚子。不過這難不倒劉繡同學,畢竟,當年那麼艱苦都熬過來了,現在雖難,也一定能挺過去。
劉繡決定利用課餘時間打工——勤工儉學。
注意觀察生活的劉繡發現,長安這城市,出租驢是門很賺錢的行業,而且風險小,收益快,偶爾還能自己騎一騎,加上自己的帥哥形象,定然十分拉風。
劉繡決定做這行生意。
問題是劉繡連買驢的錢都沒有。
我沒錢,別人有錢。別人的錢,拿來用用。
劉繡去照同宿舍的舍友韓子同學,據說此同學有兩大特點,一是人如其名,有些憨;而是家境優越,家裏寄的錢花不完,有存款。
劉繡說:兄弟我看準了門賺錢的生意,不忍獨吞,特來與你分享。
韓子同學問:嘛生意。
劉繡:買驢出租,你出錢,我出力,收益五五分成。
韓子同學略加盤算:賺了有錢分,賠了有驢保本,關鍵是不用自己出力,這樣的買賣,行!
這是中國古代史上關於出租交通工具的最早記載,也是中國曆史上關於大學生勤工儉學的最早記載。這則真實的故事還蘊含著一條簡樸而實用的生意經,有心的讀者不妨找一找、試一試。
靠出租驢的收益維持,劉繡即將完成自己的學業。
畢業考試日近,劉繡興奮地徹夜難眠。
劉繡相信,隻要畢業考試發揮正常,自己定能考個甲等,到時進入皇宮,再跟當朝皇帝攀上關係(同一個祖宗),熬個幾年出來,不是太守也是縣令了。
退一萬步講,縱使自己考試發揮不正常,再差也能考個乙等,那也能回到家鄉政府任職,好歹也有個工作了,再也不用種地了。
可根據讀史的經驗我們知道,對那些大人物,特別是那些在曆史上幹了一番大事業的大人物來說,他們的生活是不會一番風順的,他們的命運,是一定坎坷而且非常的。劉繡是個超級大人物,自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