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咄咄逼人的態度也讓荷蘭十分惱火,荷蘭人雖然隻是三流國家,但是好歹還是曾經的海上馬車夫,如果是在三年前,日本人這種威脅能讓荷蘭人尿褲子,但是現在肯定不行了,誰都知道日本聯合艦隊幾乎被中國摧毀,現在的日本就是落了魄的鳳凰不如雞,還敢對荷蘭指手畫腳,簡直是在找死。
荷蘭一麵也發表了聲明,聲稱這次事件責任在於日本方麵,是日本船員操作不當引起的,和荷蘭沒有任何關係,日本政府的無端指責是沒有任何道理的。
除此之外荷蘭人也第一時間聯係了英國,畢竟兩國在婆羅洲都有不少的利益,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橡膠和石油,這都是不折不扣的戰略物資,也是整個荷屬東印度的價值所在,日本如今找麻煩了,英國總不能袖手旁觀吧!
另外這一次的事件不得不讓人想起了當年的美西戰爭,美國人的緬因號戰艦莫名其妙的在古巴港口炸沉,緊接著美國人就一口咬定是西班牙人所為,發起了美西戰爭。將西班牙殘存的殖民地搶奪一空,扯下了這個昔日殖民帝國的最後的遮羞布,同時也預示著美國的崛起。
同樣的事件再次出現在了荷屬東印度,矛頭所指是不是就是荷蘭這個同樣已經十分沒落的國家呢!所有觀察家都在密切的注視著,誰都在猜測日本人是真的準備對荷蘭動手。還是虛張聲勢。
其實這一次的事件與美國的緬因號戰艦一樣並不是意外。而是日本政府蓄謀已久的行動,自從喬宇通過曹汝霖向日本政府傳達了中國將支持他們對荷蘭采取行動的信息之後,日本人也陷入了矛盾之中。
日本究竟有沒有實力對荷蘭下手,中國的提議到底是真心的。還是暗藏陰謀,日本如今已經沒有什麼家底了,如果再次判斷失誤,日本隻怕就要從強國的名單之中徹底除名了。
上至天皇裕仁,下至內閣之中的一眾文武大員。還有各方的元老重臣都在權衡這個問題,爭論也十分嚴重,以元老西園寺公望為首的一派堅持認為日本沒有開戰的本錢,主要任務就是守住四島,最為緊要的就是挨過經濟危機的影響,將有限的國力用在改善民生,發展經濟上來。
其實這種主張的意思很明確,就是要日本甘心當一個二流國家,不要試圖爭奪什麼世界的霸權。老老實實的看好自己的家,別什麼時候連四島都看不住了。
而首相田中義一卻是一個堅定的主戰派,他強調日本如果不能做一個一流強國,那還不如沉底沉淪;日本目前內憂外患,又加上經濟危機接踵而至。狹小的本國市場和資源已經遠遠不夠日本使用的,如果不開辟市場,就是死路一條;另外中國還表示了支持,這更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戰機稍縱即逝,日本隻有誓死一搏。將國運寄托在對荷蘭的戰爭之上!
兩派爭論不休,誰也說服不了誰,最後官司隻好打到了裕仁麵前,讓天皇做出決斷,其實裕仁也在為這個問題苦惱到了極點,從心底講裕仁更傾向於田中義一的主張,但是日本也實在是輸不起了。
為此裕仁足足三天沒有吃飯睡覺,整個人像瘋了一樣,呆呆的坐在他的座位上,苦心焦思,經過反複的權衡,裕仁最後下定決心,要賭一把,重新振作日本的國威。
當然想要凡事不是光靠著想就能決定的,日本的聯合艦隊經過一段時間已經恢複了一些戰鬥力,在戰後日本人修複了鳳翔號航空母艦,而且日本又改裝一艘小型航母,排水量接近一萬噸,被命名為龍驤號。
日本也有大型航母的建造計劃,隻是由於財力不足,隻是停留在紙麵上,但是日本擁有了兩艘小型航母,另外還有榛名號戰列艦以及為數不少的輔助艦隻,對付荷蘭這種不入流的國家已經足夠了!
就在沉船事件爆發不久之後,有一個爆炸性的消息傳來荷屬東印度當地的日本僑民組織了遊行抗議,要求荷蘭向日本政府道歉,哪知道這些人和荷蘭的軍警發生了衝突,有二十幾人被打死,緊接著荷屬東印度又爆發了針對日本僑民的暴力行動,南洋的日本僑民數量並不少,這一次流血衝突之中足有三百多名日本僑民被打傷,其中七十多人被打死!
血腥事件發生之後,南洋的局勢頓時變得嚴峻起來,日本政府不斷的放狠話,荷蘭也堅決不退讓,似乎一場戰爭已經不可避免了。
而此時大家都清楚,這場戰爭能不能打得起來,還要看真正說了算的大國的態度,換句話說就是英國和中國是怎麼想的,如果這兩個大國都出麵反對,日本和荷蘭絕對打不起來,如果有哪個大國有什麼別樣的心思,這南洋的和平就要結束了!
()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