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72章 誰的白手套(1 / 2)

報廢車場被燒,最急的要算市長李朝亮。

沈望來衡投資,目的性很明確。他看中了衡嶽市金屬回收公司,當然主要是看中了報廢車場。

李朝亮深知沈望的目的和意圖,因此,他對報廢車場特別上心。畢竟,這是他與沈望談判最有說服力的籌碼。

沈望來投資,舍許一山而上他的門,這讓他有種天上掉餡餅的感覺。自從胡進來衡履職,他因為身體健康的原因,又加上胡進的強勢,他這個市長形同虛設。

許一山於他有救命之恩,沒有許一山,他的墳頭可能已經長滿了齊人高的草了。

因此,許一山的任何決定,他都無條件予以支持。無論許一山遇到多大的阻力,他都選擇堅定地站在許一山這一邊。

支持許一山,並非完全是出於報恩的心態。而是他敏銳地發現,許一山與其他人都不同。這個出身農民家庭的年輕人,是個胸懷天下的人。

然而,任何人都有一種潛意識的競爭心態。盡管他沒有被許一山邊緣化,但是他認為自己再碌碌無為下去,就有將失去人生的意義。

沈望上門,就好像雪中送炭一樣,他要表現出來自己不是個碌碌無為之輩。

他想促成沈望投資落地,急迫心態無人可比。

衡嶽市金屬回收報廢車場起火的事,因為周琴輿論工作做得好,沒有引起別人注意。但是衡嶽市煙花爆竹開禁的事,卻想一股燎原之火,迅速燃燒了起來。

衡嶽市之舉,顯然與社會共識不同。在所有城鎮都一窩蜂地禁放煙花爆竹的時候,衡嶽市卻逆勢而上,轟動效應立馬凸顯。

一時間,社會上流出來兩種不同的聲音。一種以傳統文化為基礎,支持衡嶽市開禁。一種打著現代文明的旗號,堅決反對。

許一山不是不關心社會輿論的發酵。他留心觀察了一下,發現越是反對開禁的人,往往是借著時代之勢,剛把腿肚子上的泥巴洗幹淨進城的農民。

四十年的社會發展,催生了一種新的人類。他們有靠著做生意賺了點錢的,有靠給人打工省下來一點首付的,這些人原本祖輩都生活在鄉下,他們傾慕城裏人的生活,於是不顧一切去城裏買了房子,哪怕承受三十年的房奴之苦。

這部分人最怕別人嫌棄他們是鄉下人。他們努力把自己裝扮成城裏人。因此,在許一山開禁城區燃放煙花爆竹的時候,反對最強聲就來自於這批人。

鄉下過年,誰家不放幾掛鞭炮,會被人視為破落戶。

而過去在城裏,誰家過年放鞭炮,會被周圍鄰居視為鄉下人。

整整一個春節,過年城區是否可以燃放煙花爆竹的話題,一度成為熱搜。

年還未過完,許一山便接到省委辦公廳的通知,要求他當麵向省委彙報,解釋衡嶽市開禁煙花爆竹燃放的原因。

去省城的前一天,聶波調查沈望公司股東的結果出來了。

讓許一山感到無比意外的是,沈望在他的公司裏並非第一股東。他擔任公司的法人代表,但股份卻少得可憐。

股東名單中,許一山看到一個似乎有點眼熟的名字——龔偉。龔偉位居沈望公司第一股東的地位。

“這個龔偉是什麼人?”許一山問聶波道。

聶波搔了搔後腦勺,為難道:“這個人身份很神秘,我一直沒調查清楚。但有兩點值得引起注意。第一,這個人據調查,是個外籍華人。再具體的信息就沒有了。第二,據說這個人控股了不少公司,與國內的關係很密切。有一點可以肯定,他曾經是中部省人。”

許一山若有所思道:“他究竟是誰?為什麼要那麼神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