冶鐵肯定比不過庫爾迪加,單不說原料那裏就離得近,而且庫爾迪加的冶鐵已經有了很長時間了,經驗上也比不過。而且要想冶鐵就需要大量的木炭,因此庫爾蘭境內圖庫馬森林就建立了一個伐木營地,目的就是為庫爾迪加提供木炭。庫爾迪加和圖庫馬森林伐木營為庫爾蘭國提供了大部分的稅收,兩個工業地每年能創造3400個金幣的利潤,按照國家三比一的稅收,每年能為庫爾蘭公爵提供一千多的金幣。這很大的支持了庫爾蘭公爵作為波蘭選帝侯的實力和自信,而利耶帕亞本身就沒有什麼產出,所以在威廉給予了金錢後直接就被封給了威廉。
如果威廉將利耶帕亞打造成一個工業鎮的話,首先這裏的主導權將不在是威廉,而是庫爾蘭公爵;其次威廉就可能成為庫爾蘭公爵的一條蚯蚓,他想要哪裏好就派威廉到哪裏去;最後還可能將姓名送上。所以利耶帕亞想要建立工業就不要再想了。
那麼商業呢?威廉現在已經對自己那份計劃不自信了,一個小小的灌溉渠就費了這麼大的功夫,比之更複雜的商業相比會更難。商業要想發展就要互通有無,利耶帕亞需要的倒是不少,但是基本都是農民的一些日常用具,一兩個小商人完全可以勝任這裏的需求。往年到利耶帕亞的就是那兩三個商人,沒有更多了。
想要利用經濟作物吸引大批商人肯定不可能了,因為就村子裏的這點東西,最多五六個商人就可以完全吃下。想要更多的商人到來就需要開辟出自身獨特的優勢,例如港口。波羅的海作為北方大西洋延伸到歐洲大陸的一個內海,被沿岸的普魯士、瑞典、丹麥、波蘭、庫爾蘭稱為東海,它是一個淺海,平均深度僅有55米,但是確是北歐商業的中心通道。波羅的海沿岸國家想要通往北海以及大西洋就必須通過波羅的海,而海洋貿易規模要遠甚於陸地貿易。
威廉的發展方向最重要的一環就是海洋,現在仍然處於大航海時代,自從16世紀哥倫布發現新大陸開始一直到20世紀,整個西方一直處於一個大發展時期,這個時期誰占據了海洋誰就是贏家。先是葡萄牙、西班牙的瓜分世界,然後是荷蘭的海上馬車夫行走天下,其次是法國的爭霸全球,最後是英國的日不落。
每一個世紀都有著海洋強國做主導,隨著與東方的貿易路線被奧斯曼阻隔,以及新大陸的發現,新航路的開辟,歐洲人的腳步逐漸遍布全球。但是由於科技的限製以及人口的製約,海外殖民地受限製與歐洲大陸的格局。每一次歐洲大戰,總有國家消失以及誕生,幸好歐洲大陸已經有半個世界的和平了,因此海洋貿易在這個時間格外活躍。
現在的波羅的海是東北至西南的大致走向,北岸的港口眾多,南岸因為波蘭、普魯士將主要精力放在了中歐大陸上,因此港口僅有兩個,分別位於普魯士勃蘭登堡地區和瑞典的因格裏亞,這兩個港口還是位於南岸的兩端。也就是說從西普魯士地區一直到愛沙尼亞地區長達一千多海裏的海洋線還沒有一個港口,南岸的商人主要的中轉基地是位於瑞典的哥得蘭島。
哥得蘭島位於瑞典與庫爾蘭中間,也是波羅的海東西的中間位置,地理條件優越,而且還有一個天然的深水良港維斯比。但是維斯比是位於島的北岸,如果利耶帕亞建造出一個港口,那麼將會大大的吸引貿易船隊,起碼作為一個中轉站就夠吸引人的了。要是能將庫爾蘭、波蘭、東普魯士作為自己的原料來源以及產品傾銷地的話,那麼利耶帕亞將成為類似荷蘭鹿特丹一樣的國際巨型城市。
現在一切都是鏡花水月,領地灌溉渠還需要進一步的修整,護城河還未挖掘,城牆還沒有建好,領地內的道路還是鄉間土路,什麼人才都沒有發掘,港口建立的地點以及如何建立都沒有譜。一切的一切都在向威廉表明困難,現在,什麼都不想,先睡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