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魯士為何能做到一分鍾四發子彈呢,這是由於普魯士軍隊的性質,其他國家都是由國家給列兵團團長一部分錢,由這些人去召集征兵,然後國家再給予他們一塊場地訓練他們,給他們武器,然後平時給點糧餉。但是普魯士不一樣,普魯士是國家直接征召士兵,軍官層全部是由崇尚軍功的容克組成,並且對士兵的訓練非常嚴格,嚴格到了非人的地步,皮鞭和棍棒是常有的事情,也因此,普魯士軍隊中的士兵逃亡現象非常普遍。
但是正是由於普魯士嚴苛的訓練方法以及獨特的募兵體製,才使得軍隊完全被國家掌控,普魯士軍隊也成了第二種方法的佼佼者。
雖說普魯士軍隊如此精銳,讓威廉也感到非常心動,但是他並沒有第一時間照搬普魯士的訓練方法。普魯士是普魯士,那裏民眾都是德意誌人,民族成分單一,而且政府廉潔高效,地處波德平原,土地肥沃,經濟發達,周邊小國林立,外交環境優良,一切的一切才使得普魯士能如此訓練,也讓它敢這麼訓練。
如果庫爾蘭也要按照非人的訓練方法的話,係統贈送的軍隊倒是短時間內可以支持,但是現實裏征募的軍隊則完全不行,而且訓練強度的增強,也就意味著軍隊花銷加大,對於貧瘠的庫爾蘭來說簡直是一項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所以出於國情
,威廉還是放棄了這個念頭。
隨著時間的推移,三段射也暴露出來很多問題,首先,各排剛開始射擊的時候,或許大家都會跟著指揮官的命令進行齊射。但是排槍射擊後硝煙特別的濃,士兵就不可能再瞄準射擊了,如果再加上戰場上的疲勞,還有緊張的氣氛,自己隨時都可能死的恐怖,這些都會影響到戰爭。而且雖然現在士兵經過訓練,每分鍾能射擊兩發,但是如果敵人趁著士兵換彈藥的時間衝進陣地,那麼就需要士兵扔下長槍,拔出長刀與敵人搏鬥,這個時間差往往導致了火槍兵傷亡,這也是火槍兵傷亡率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
這些個原因也是值得威廉去思考的問題,現在的庫爾蘭人才還是太少了,而且擁有遠見卓識的更少,到現在為止,僅有威廉一個而已,連俾斯麥也隻不過是在外交上和政治上有獨特的想法,其他方麵他懂得真的很少。
幸好現在整個歐洲都處於戰爭的烽火中,暫時無暇關注庫爾蘭,自己可以趁著這個時間,多多回憶後世記憶裏那些可以用到的東西,然後再與係統還有現實結合,爭取快速壯大庫爾蘭自身的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