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現在看來西歐兩大陣營雖然陸地戰爭並沒有取得太大的優勢,但是海上卻基本沒有了敵人。
法國與西班牙的海軍自從1702年被英荷聯軍殲滅後,兩國海軍一直沒有恢複過來,雖然還能保住本土港口不失,但是對於殖民地與本土之間的貿易連接線則是愛莫能助。
其實如此一來,法國還有西班牙在美洲的大片殖民地基本就是與本土斷開了聯係,而這個機會正是英國、荷蘭兩國最希望看到的。因此,英國僅僅在占領了直布羅陀後就不再向內陸進軍,隻是在直布羅陀修建了許多城堡以及炮塔。荷蘭因為對於弗蘭薩德地區的渴望,並沒有趁機作出點什麼,反而加緊了對殖民地的搜刮,以此來保證歐洲本土的優勢。
由於國內統治階級都是威廉當初的手下,所以一言堂這種情況在庫爾蘭是非常盛行的,幸好國內的貴族階級基本被叛軍收拾了個幹淨,而新占領的立陶宛地區的貴族階級則是處於觀望態度,對於自己未來還是非常彷徨的,所以也沒有什麼過多的異議。
作為庫爾蘭的領袖,國王,威廉其實隻需要掌控大方向就可以了,但是現在正是多事之秋,稍有不慎對於庫爾蘭就是一個滅頂之災,所以凡事還是必須事必躬親。威廉也知道這樣一來,一言堂在某些時候挺管用,但是還是會給國家發展埋下很多隱患,所以威廉已經想好了,逐漸放權給下麵的人,讓他們多一點自主性,並且也開始積極的讓下麵的官員多多發表自己的意見,畢竟一人計短二人計長。
這個冬天因為人們都空閑下來了,所以威廉命令下方官員組織民眾開始修建從首都吉岡瓦到因格裏亞、維爾紐斯兩個新占領地之間的國家大道。道路這個是必須趕緊修建,道路其實才是一個國家實際控製的限製,古代時候為何有條條大路通羅馬,還有秦帝國時期的直道,一個國家實際可以控製的地方就是它的國家道路能正常通行的地方。沒見為何中國古代那些中原統治者對於邊患還有少數民族頭痛不已,尤其是新疆、雲貴、西藏這些地方,這些地方要不就是離中原統治中心太遠,要不就是地形複雜,國家大道通不到這裏,因此國家對於這裏的統治就非常薄弱。
其實道路就相當於一個國家的血管,首都就是那顆心髒,血管能到達哪裏,心髒才能把血液送到哪裏。
這裏就不得不說古代唐帝國對戰阿拉伯帝國那一場決定性戰役——恒羅斯之戰,當時,東方的唐帝國是唐玄宗在世,正處於盛世,而當時的唐帝國軍隊無論裝備、素質還是士氣或者將帥能力都打到了冷兵器時代最高峰。而阿拉伯方麵則正是阿拉伯帝國崛起,征服了伊朗高原和小亞細亞,國勢鼎盛,欲進入南亞以及中國。
當時,唐帝國軍隊三萬到四萬人數,阿拉伯帝國則有近乎十萬人,雙方實力其實對等。但是當時的安西都護府中近乎八成的軍隊都已經被高仙芝帶出,長安的援軍則由於路途遙遠,兼且唐帝國正與吐蕃作戰,因此未能到達。而阿拉伯帝國支援及時,導致最終唐帝國輸掉了這場決定性戰役,自此以後,中原王朝再也沒有超過唐朝時候的疆界。
如果當時唐朝境內的道路合格,那麼不論是行軍還是貿易都會非常便利,後援補給也會更加快速。正是恒羅斯之戰,唐朝一敗,自此再也掌控不住西域,新疆地區從此遠離中原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