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古代有這樣一個神話:
從前,諸神同魔鬼爭鬥,可是神被打敗了。『言*情*首*發www.Klxsw.com於是諸神在一起商量說:
“因為我們沒有一個軍事領袖,結果被魔鬼打敗了,讓我們選舉一個軍事領袖吧。”
於是,諸神選出了一個軍事領袖,後來終於戰勝了魔鬼。
這個神話出自《吠陀》。
印度是世界著名的文明古國之一。
這個文明古國的最古老的文獻就是《吠陀》。
《吠陀》一詞的意思是“知識”、“神聖的知識”。它們是印度人的最早的宗教典籍,其中不僅包括各種有關宗教的教義和傳說,而且反映了當時社會的許多情況,還記載了一些各種各樣的知識。
《吠陀》共有四部。最古老的是《梨俱吠陀》,其中主要是頌神的詩。《梨俱吠陀》的意思就是“讚頌吠陀”。其次是《耶柔吠陀》和《娑摩吠陀》,它們都是從《梨俱吠陀》引伸而來的。《耶柔吠陀》主要記載祭神的儀式,還包含許多宗教咒語,所以也可稱為“祭祀吠陀”。《娑摩吠陀》主要內容是祭神時所唱的讚歌,所以也可以稱為“歌詠吠陀。”最晚的是《阿達婆吠陀》,其中除頌神詩外,主要是禳除災禍的咒語,所以也可以稱之為“禳災吠陀”。在四部《吠陀》中,最早也最重要的是《梨俱吠陀》。《梨俱吠陀》的時代稱為“早期吠陀時代”,後三部《吠陀》的時代稱為“後期吠陀時代。”
“吠陀時代”始於何時?學者們看法不一,一般認為,“早期吠陀時代”的開始不會早於公元前十五世紀,不會晚於公元前十二世紀,其結束約在公元前十世紀;“後期吠陀時代”的時間約在公元前九至七世紀。
十六世紀後期,在印度的果阿地區有一個長著高鼻梁、藍眼睛的人。這個個子高高的男子總是拿著一本《吠陀》愛不釋手。他是意大利商人。為了這部《吠陀》,他徘徊在印度果阿地區長達五年,終於發現梵語和歐洲的一些重要語言有一定的聯係。
《吠陀》所用的語言是“梵語”,意思是“典雅高尚的語言”。十八世紀後期,一個英國學者首次正式提出,古代的希臘語、拉丁語、哥特語、克爾特語、梵語、波斯語等有著共同的來源。因為這些語言在詞彙上有許多共同的詞根,在語法上有許多共同的特點。於是學者們把這些語言稱為:“印度歐羅巴語”或“印度日耳曼語”。現在歐洲的英、德、法、意大利、西班牙、俄羅斯等語言也都屬於印度歐羅巴語係。
在《梨俱吠陀》中,這些說梵語的部落自稱為“雅利安人”。“雅利安人”的意思就是“出身高貴的人”。據《吠陀》中的描述,這種雅利安人身材高大,皮膚白皙,容光煥發,鬢發修美。這種自以為高貴的雅利安人把他們的敵人稱為“達薩”,原先的意思是“沒落的人”。後來,由於很多達薩淪為奴隸,這個詞就有了“奴隸”的意思了。他們把達薩說成是低鼻梁、黑皮膚、語言不清、不祭神的人。這種對比當然不能說明“雅利安人”比“達薩”有什麼高貴之處,而隻能說明這兩種人的身體外部特征不同,言語相互不通,宗教信仰各異而已。
那麼,雅利安到底是什麼人呢?學者們有兩種看法:一種看法認為,雅利安人是當地人,早就住在印度河流域。有些學者還認為,哈拉巴文化的主人也是雅利安人。但是,大多數學者認為,雅利安人是從外地侵入印度河流域的。不過,這一類看法中又有許多分歧,他們究竟是來自北歐、中歐、多瑙河流域,還是南俄、中亞、西伯利亞?至今並未最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