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拜占廷(1 / 2)

查士丁尼複辟奴隸製度的反動政策及其破產!羅馬帝國在395年分為東西兩部分。『可*樂*言*情*首*發(www.klxsw.com)』東羅馬帝國領土包括巴爾幹半島,小亞細亞、敘利亞、巴勒斯坦、埃及等地,首都君士坦丁堡是古希臘移民建立的城市拜占廷舊址,故又稱拜占廷帝國。

在人民起義和日耳曼人進攻的打擊下,早已腐朽不堪的西羅馬帝國於476年覆滅了。奴隸和隸農的起義、日耳曼人的進攻,也震撼了奴隸主在拜占廷帝國的反動統治。拜占廷皇帝查士丁尼(527——565)代表沒落的奴隸主階級利益,力圖挽救奴隸製度的滅亡。他剛一上台,便組織力量,整理自羅馬共和國到查士丁尼在位時頒布的法令和元老院的決議,先後編纂了《查士丁尼法典》、《法理彙要》、《法學總綱》和《法令新編》,統稱《民法大全》。這是歐洲曆史上第一部係統的法典,對以後歐洲各國的法律有較大影響。

四——六世紀時,拜占廷仍保持奴隸製的剝削關係,但已孕育著封建主義的因素。查士丁尼編纂法典的目的,是為了鞏固奴隸主對奴隸和隸農的統治。法典竭力維護統治階級的特權,強調皇帝具有無限的權力;奴隸和隸農無權,必須服從主人,逃跑者要受嚴懲。查士丁尼還企圖用立法措施來防止剛出現的封建主勢力的擴大,如禁止他們豢養親兵和在莊園中私設監獄等,可是又不得不承認拜占廷奴隸製社會的變化,因而在《法令新編》中出現了允許釋放奴隸的規定。

查士丁尼夢想恢複羅馬奴隸製帝國,他動員了帝國的全部人力、物力、財力,發動了一係列的反動戰爭。534年,拜占廷軍隊遠征北非,消滅了汪達爾王國。侵略軍在侵占的地區,把土地分給羅馬奴隸主的後裔,把已釋放的奴隸和隸農歸還奴隸主。535年,拜占廷軍隊侵入意大利,占領了西西裏島和意大利南部,後來又攻占了羅馬,征服者把奴隸製枷鎖重新強加在意大利人民和東哥特人身上。與此同時,查士丁尼乘西哥特內亂的機會,派兵占領了西班牙東南部。

殘酷的階級壓迫,繁重的徭役和捐稅,戰爭的重擔,全部落到國內城鄉勞動人民身上,引起廣大奴隸、隸農和城市貧民的不滿和起義反抗。查士丁尼上台後不久,532年在帝國的心髒君士坦丁堡爆發了聲勢浩大的尼卡起義。起義群眾搗毀貴族和富人的住宅,焚燒官署,攻打監獄,襲擊皇宮。統治階級嚇得膽戰心驚,查士丁尼準備棄城逃走。後來統治者在起義隊伍中製造分裂,殘酷鎮壓了起義。被侵略地區的人民也積極起來反對拜占廷。北非人民從536年起,進行了持續十年之久的反對奴隸製複辟的人民起義;東哥特人不甘心當奴隸,起義反對拜占廷帝國,意大利奴隸和隸農與之彙合,一度解放了羅馬和意大利的大部分土地,將侵略軍逼迫到半島西南角。到555年,查士丁尼已無力發動新的侵略戰爭。貌似強大的拜占廷帝國在同斯拉夫人、匈奴人以及在同伊朗的戰鬥中,總是打敗仗。查士丁尼死後不久,倫巴德人從北方攻入意大利,奴隸和隸農也舉行起義,拜占廷軍隊被趕出意大利北部和中部。六世紀八十年代,拜占廷在西班牙的領地也被西哥特人奪回。查士丁尼恢複奴隸製羅馬帝國的反動政策終於徹底破產。